本文154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天气一冷,我爸心脏就犯毛病。”
医院里,张阿姨焦急地讲述着父亲的情况。她父亲今年72岁,有冠心病十多年了,前几天吃了一顿火锅,结果晚上突发胸痛,紧急送医,差点没抢救过来。
医生听完皱起眉头:“这不是天气的问题,是吃错东西了。”
这让张阿姨一头雾水:“吃顿饭也能出事?”
其实,气温骤降时,心脏病患者的饮食比天气更致命。尤其是以下6种食物,医生直言:宁愿饿一顿,也别碰它们。
一、为啥天气一冷,心脏病就找上门?
天气变冷,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
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数据,每年秋冬季节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尤其是老年人,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发作率比平时高出30%以上。
如果这时候再吃一些“高盐高脂”的食物,无异于是在给心脏“加压”。
二、这6种食物,心脏病人最好避开
1.火锅
火锅虽暖心,却最伤“心”。
火锅底料多为动物油脂,加上辣椒、花椒等刺激性调料,会加快心率、升高血压。而且吃火锅时容易饮酒、暴饮暴食,加重心脏负担。
医生提醒:心脏病人吃火锅等于“玩火”。
2.腊肉腊肠
很多人冬天爱吃腊味,但这些腌制食品钠含量极高。
钠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上升、水钠潴留,使心脏处于高负荷状态。尤其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极容易诱发心衰。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日钠摄入不应超过2000毫克,而一小块腊肉就可能接近这个标准。
3.炸鸡、炸鱼、油条
油炸食品脂肪含量高,且多为反式脂肪酸。
这类脂肪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是冠心病的“加速器”。
有研究指出,每周吃3次以上油炸食品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3%。
4.甜饮料、蛋糕、奶茶
高糖饮食不仅伤牙,也伤心。
糖分会促进脂肪合成,增加胰岛素抵抗,引发代谢综合征,而代谢综合征正是心血管病的“温床”。
尤其是奶茶类饮品,一杯含糖量可能超过50克,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上限(25克)。
5.咸菜、榨菜、泡菜
很多老年人喜欢配点“咸口”,但这些腌制品的盐分惊人。
盐摄入过量会引发高血压,而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心肌肥厚的罪魁祸首。
医生表示:一个心脏病人吃一碟咸菜,可能比喝一碗汤还危险。
6.酒精类饮品
“天冷喝点酒暖和”,这是个误区。
酒精初期会扩张外周血管,带来“温暖”错觉,但之后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损伤。
国内大学湘雅医院曾发布案例,一位老人因冬天连续饮酒三天,诱发房颤,导致脑栓塞。
三、心脏病人在冬天该怎么吃?
医生建议:少吃“重口”,多吃“原味”。
主食选粗粮:如燕麦、玉米、小米,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降脂控糖。 蛋白质优选鱼肉豆制品:尤其是深海鱼类,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多吃绿叶蔬菜和坚果:如菠菜、芹菜、核桃、杏仁,含钾元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稳定血压。 适量补充维生素D:冬天日照减少,维D不足可能影响心肌功能,建议通过深海鱼肝油、鸡蛋黄摄取。四、医生提醒:这3个饮食习惯也要改
1. 不要吃太快
吃得太快容易导致胃肠胀气,影响膈肌活动,对心脏也是一种压迫。
2. 不要吃太饱
过量进食会导致血液集中在胃肠,心脏供血相对减少,诱发心绞痛或猝死。
3. 不要边吃边聊或看手机
容易咀嚼不足,增加消化负担,也会分散注意力,一旦出现不适难以及时发现。
五、小结:吃得对,心脏才不会“受冻”
冬天对心脏病人来说,是“考验季”。
除了注意保暖,更要注意“管住嘴”。别把美味当成慰藉,把诱惑当成习惯。
宁愿少吃一顿,也别踩进饮食陷阱。
让嘴巴舒服一时,可能让心脏吃苦一世。
守住饮食底线,就是守住生命的底线。
参考文献:[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