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测血压时会发现一个问题:有的时候低压一整天都徘徊在94mmHg左右,有的时候早上低压94mmHg、晚上却降到66mmHg。这两种情况到底哪个更危险?今天就用通俗的话讲清楚,看完记得转给家人。
先明确两个关键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正常低压(舒张压)范围是60-80mmHg,80-89mmHg属于正常高值,≥90mmHg则是一级高血压的低压标准,而<60mmHg属于低压偏低。
一、先看第一种情况:一天内低压一直是94mmHg。
这意味着你的低压已经持续超出正常范围,属于“持续性低压偏高”。很多人觉得“高压不高就没事”,但低压高的危害一点不小——长期低压94mmHg,会持续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时间久了还可能影响心脏、肾脏等靶器官,比如诱发左心室肥厚、肾功能早期损伤,尤其是中青年人,这种“单纯低压高”更常见,往往和熬夜、压力大、肥胖等生活习惯相关,若不干预,未来高压也可能跟着升高。
二、再看第二种情况:早上低压94mmHg,晚上低压66mmHg。
这种“早晚波动大”的情况,危险程度其实比“持续94mmHg”更高。首先,早上低压94mmHg属于“晨峰高血压”,此时身体刚苏醒,血压本应平稳上升,若直接飙升到高血压标准,会大幅增加清晨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比如心梗、脑梗多在这个时段发生;其次,晚上低压66mmHg虽然在正常范围,但从早上94mmHg降到66mmHg,波动幅度超过25mmHg,属于“血压变异性大”。血管就像橡皮筋,反复剧烈收缩、舒张,会加速血管老化,比持续高压更易引发血管破裂、斑块脱落等问题,尤其对老年人、有血管基础病的人来说,风险翻倍。
可能有人会问:“那我该怎么办?”教你3个实用办法,帮你稳住血压:
1. 先做好精准监测:别只测一次就下结论,建议连续3天,每天早上(起床后1小时内、服药前)、晚上(睡前1小时)各测1次,每次测2遍,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这样的数据才更准确。
2. 调整生活习惯: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要少盐(每天<5g)、少熬夜(固定23点前睡)、别久坐(每小时起来动5分钟),晨峰高的人早上别猛起身,先躺3分钟再坐,坐3分钟再站。
3. 及时就医干预:如果持续低压高或波动大超过2周,一定要去医院,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用药,别自己买降压药吃,避免血压降太低更危险。
血压管理不是“看单次数值”,而是“看长期趋势和波动”。尤其是早晚血压差距大的人,别觉得晚上血压正常就没事,这种“忽高忽低”的隐形风险,才更需要警惕。#奕健行##高血压低压高,该如何降低?##高血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