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天,安倍晋三在奈良街头演讲时遇刺,也就是在遇刺的前两天,他还在横滨市的演讲中强调,想在宪法中写明自卫队,为违宪争论画上句号。
作为任期最长、心眼最多的一位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政坛待了这么多年,真正挂在心上的一件事,就是打破日本战后体制,让日本从一个彻底被“去军事化”的和平国家,变成一个拥有真正军事能力的“能战之国”。
1947年,日本的和平宪法生效,其中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保持战力,不承认交战权,这就是战后体制的核心,也是安倍他们家几代人想改动的地方。
关于这点,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是个关键人物,这人在1950年代当过日本首相,一辈子都在想怎么让日本摆脱战败国的身份。
1960年他强行通过新的日美安保条约,当时全日本都炸了锅,几百万人上街抗议,国会收到十七万封请愿书,可岸信介铁了心,甚至说就是死也要搞安保改定。
那会儿安倍才五岁,就住在首相官邸里。
后来安倍自己说身上有三分之二的血液来自外祖父,岸信介未竟之事,就成了安倍的政治使命。
他生前一直把修宪作为政治生命的核心任务,不仅动用了几乎所有的政治资本,还通过各种策略一步步削弱和平宪法的限制。
安倍晋三对这种格局一直不满意,他认为这套体制限制了日本的自主权,也让日本在地缘政治博弈中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所以在他第一次担任首相时,就提出要进行“战后体制”总决算。
在2006年短暂执政后,等到2012年再次掌权,他直接把修宪写进了执政纲领,而且明确提出要把自卫队改成“国防军”,赋予其完整的军事地位。
但正面修改宪法在日本政治制度里极为困难,需要国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还要全民公投,这几乎是无法逾越的门槛。
安倍于是换了一种方式,不去直接改文,而是从解释入手。
2014年,日本政府就在他主导下重新解释宪法第九条,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意味着自卫队可以在盟国被攻击时出兵作战,这是战后日本军事实践的重大突破。
2015年,他又推动通过了新安保法案,不仅落实了集体自卫权,还大幅放宽了自卫队海外行动的限制,日本的军事活动范围被显著扩大。
由于安倍开了这个头,导致日本在防务预算上也不断加码,把增长速度长期维持在经济困难的背景下依然向上,2025年度的防卫预算甚至预计将首次突破8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些钱用在了包括远程打击武器、综合防空反导能力、无人系统等七大作战能力建设上,使得自卫队正快速转型为一支可以进行“防区外作战”的队伍。
2022年安倍遇刺的时候,正好赶上日本参院选举,他当时到处演讲就是为了帮自民党拉票,因为修宪需要国会两院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支持。
结果他的死反而帮了自民党,选完之后修宪派在参院拿到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席位,加上众议院早就够数,理论上已经可以启动修宪程序了。
时任首相岸田文雄马上就说要继承安倍的遗志,继续推动修宪,尤其是要把自卫队明确写入宪法第九条,这正是安倍一直想做的。
可见,虽然安倍生前没能完成明文修宪,把第九条改到他想要的版本,但他留下的制度改变和政策惯性,使得继任的日本政府只要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即使不改文字,日本的军事定位也已与战后几十年的状态截然不同了。
不过修宪没那么容易,日本国内分歧还很大,比如说公明党作为执政联盟伙伴,就不支持修改宪法第九条,觉得没必要。
普通老百姓更关心经济问题,物价上涨、日元贬值这些事比修宪实在多了,2021年的民调显示支持修宪的人刚到45%,还没过半数。
而且修宪最后得全民公投,这关是不好过的。
但即便如此,日本的军事扩张趋势已经很明显了,2024年日美还宣布升级安保条约,把原来美国主导的防御性同盟变成了攻守兼备的军事同盟,日本自卫队的角色越来越有攻击性,这背后其实就是安倍当年想实现的目标在延续。
如今安倍晋三虽然没了,但他推动的这些调整,本质上已经把日本从制度、政策到实践全面推向了一个更接近“能战之国”的状态,这些都是在一步步实现他的夙愿。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趋势在未来十年会不会进一步加速,甚至引发新的地缘冲突。
而结合近期日本官方在防卫预算和军事建设上的动作来看,这种可能性正在持续上升。
这也正是安倍留下的最深刻印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