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舰穿越台湾海峡,开始在南海相关海域开展试验与例行训练,参考山东舰当年服役前的动态,福建舰这次完成相关测试后,应该不会返回建造母港,而是直接开赴三亚举行服役仪式。福建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第三艘航空母舰,并且还是装备电磁弹射器的平直甲板航母,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福建舰最大的技术亮点,就是采用了电磁弹射器,相比传统的蒸汽弹射器,电磁弹射器的可控性极佳,能够根据载机重量的不同,通过精确控制电流,灵活调整推力,让载机在整个过程中都获得恒定且最优的加速度,尤其适合弹射中小型无人机。而且电磁弹射器的重量更轻、体积更小,使用过程中也不会消耗锅炉蒸汽,弹射准备周期更短。
拥有了弹射器之后,歼-15不必像在辽宁舰与山东舰那样,在起飞的时候对重量锱铢必较。由于山东舰与辽宁舰采用了滑越起飞方式,在没有理想甲板风的情况下,很难以满载状态起飞,而为了保证舰载机起飞的安全冗余,歼-15的最大起飞重量往往被限制在27吨上下,无法发挥出重型舰载机的起飞重量优势。这就导致歼-15在航母上基本以空优挂载模式起飞,几枚空空导弹的重量加到一块还不到2吨,剩下的载荷用于携带燃油,能够保证空优作战模式下的航程。可如果歼-15要挂载反舰导弹或者对地攻击弹药,那就必须慎之又慎的分配弹药重量与燃油重量了,弹药带多了,为了安全起飞重量不超标,就只能少带燃油。
虽然歼-15的火控系统支持多种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需求,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基本都是挂载空空导弹亮相,偶尔挂2枚鹰击-83或者鹰击-91反舰导弹出镜。从我国面临的实际战略威胁来看,鹰击-83与鹰击-91所能发挥的价值已经很有限了。鹰击-83作为高亚音速反舰导弹,对付小国海军,或者打一打落单的军舰,还能派上用场,可用来对付强国的现代化航母战斗群,亚音速反舰导弹很难突破层层拦截,只能起到消耗对方防空弹药的作用。
至于鹰击-91虽然是超音速反舰导弹,但是这款导弹的射程较短,需要载机进入敌方航母战斗群的拦截半径内,进攻方会付出较大突防代价。而且鹰击-91的前身是苏联研发的KH-31,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曾向美国出口过一批KH-31作为靶弹进行研究,美国对KH-31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拦截这款超音速弹非常得心应手,因此指望鹰击-91打强敌的航母战斗群也不现实。
除了鹰击-83与鹰击-91,中国还有一款反舰导弹可供歼-15使用,那就是鹰击-12。这款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采用冲压喷气式发动机作为动力,从军舰上发射最大射程达到500千米,从空中发射最大射程达到600千米,导弹能够以2马赫的速度巡航,末端突防速度更是能达到4马赫。
可鹰击-12的问题同样非常严重,由于设计年代较早,为了达到射程远、速度快的要求,只能牺牲适装性,导弹的长度超过7米、重量更是达到了2.5吨。从外形来看,鹰击-91类似于苏联的KH-31,鹰击-12则类似于苏联的KH-41,而KH-41则是P270反舰导弹的空射型号,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日炙”反舰导弹,曾跟随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一同出口到中国。当然,不能说鹰击-12就是KH-41的仿制型号,鹰击-12的尺寸明显小于KH-41,重量更是低了1吨以上,射程反而更远,毕竟KH-41是上世纪70年度开始研发的反舰导弹,而鹰击-21则是21世纪初期开始研发的反舰导弹,两款弹的起步条件就不一样。
虽然鹰击-12的尺寸相比KH-41已经优化了不少,但是对于战术飞机来说依然是沉重的负担。一枚鹰击-12的重量达到2.5吨,并且大部分重量都集中在弹体前半段,会对载机造成严重的重心偏移问题,尤其对于滑跃起飞的歼-15来说,挂载鹰击-12会造成严重的低头问题,不利于起飞安全。
当年为了让战术飞机能够发射鹰击-12,歼轰-7B就是为弹而生的飞机,这款飞机采用了电传飞控,并应用了大量复合材料,通过优化重心来提高挂载鹰击-12的能力。后来因为功能相对单一,歼轰-7B成为我国少数造出试验测试样机,却最终没有服役的机型。
后来轰-6成为了鹰击-12的主要发射平台,即便是轰-6K这种轰炸机,一次也只能携带4枚鹰击-12。由于鹰击-12的尺寸过大,导致无法装入海军的通用垂发系统中,因此中国大部分驱逐舰都未配备鹰击-12,只有1艘051B和4艘现代级在改装的时候,将原来的反舰导弹换成了鹰击-12。
歼-15缺乏高性能反舰弹的问题,一直等到鹰击-15亮相才得到了解决。在今年的九三大阅兵期间,鹰击-15与鹰击-17、鹰击-19、鹰击-20一同亮相,标志着中国海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体系,既能从军舰上发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也能从潜艇上发射,还能从空中发射,鹰击-15就是能够从空中发射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与鹰击-21这种大型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不同,鹰击-15是专为战术飞机而设计的,尺寸介于鹰击-12与鹰击-91之间,重量应该在1-1.5吨左右。
在之前的珠海航展上,携带鹰击-15的歼-15T模型就曾公开亮相过,当时许多人都以为是模型比例弄错了,把鹰击-91模型给放大了,现在看来鹰击-15就是为歼-15而生的战术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以歼-15T的挂载能力,在弹射起飞的情况下,一架歼-15T至少能携带3枚鹰击-15(机翼内侧2枚、机腹1枚),并有余力挂载2枚霹雳-15、2枚霹雳-10,在不依赖护航的情况下具备极强的对海打击能力。
与美国想办法为F-35C弹仓装入隐身反舰导弹的做法不同,中国海军选择了发挥重型舰载机的挂载优势,这样反舰导弹的射程与速度就得到了保证。虽然歼-15没有隐身能力,但只要反舰导弹的射程足够远、突防能力足够强,歼-15隐不隐身的影响并不大,反正是在对手的防空火力打击圈之外开火,让对手看得见打不着。
反观F-35C与NSM反舰导弹的组合,虽然能够实现隐身突防、隐身打击,但NSM反舰导弹的射程太短,F-35C必须飞入航母战斗群的打击范围内发动攻击,即便具有隐身能力,面对军舰、预警机的多方向、多手段组成的反隐身体系,F-35C也有不小的暴露几率,一旦被发现,F-35C要么丢弃弹药逃跑、要么硬着头皮继续执行任务。而且NSM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太慢,就算能躲在中远程防空导弹的拦截,在近距离也无法逃脱近防系统的探测,1130近防炮、海红旗-10防空导弹都是为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而生的,NSM这种亚音速反舰导弹只能依靠“弹海战术”来强行突破火力网,可NSM想形成“弹海”,至少也要出动50架以上的F-35C,即便是美国海军,目前也组织不成由50架F-35C组成的攻击机群。
而歼-15与鹰击-15的的“双15组合拳”就不一样了,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中国已经完全吃透了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技术,并开始迈入小型化。虽然外形酷似鹰击-12的迷你版,但鹰击-15的动力却是豪华升级版,应该是更先进的“超燃冲压”技术,最大飞行速度在5马赫以上,由鹰击-15发射的时候,采用高抛弹道的攻击模式,攻击弹道类似于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的结合体,最大射程不会低于空射型的鹰击-12,当然战斗部装药量肯定会低不少,但是凭借着更快速度带来的巨大动能,鹰击-15的毁伤能力并不会比鹰击-12低,甚至更容易对军舰造成结构上的永久损伤,让军舰即便侥幸不沉,也会失去修复的价值。
由于鹰击-15独特的突防模式,让美国海军大量装备的标准-2防空导弹、密集阵近防炮、海麻雀与海拉姆近程防空导弹都沦为摆设,只能依靠具有反导能力的标准-6、标准-3进行拦截,可是这两款导弹如果带的多了,又会影响标准-2的携带量,也就减低了对鹰击-12、鹰击-18的拦截能力,美国海军就陷入了一根筋两头堵的状态。
由于鹰击-15的巨大威胁,导致哪怕疏忽了一架歼-15,都可能对航母造成致命威胁,大大提高了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预警拦截成本,美国海军也不知道究竟哪一架歼-15携带了鹰击-15、哪一架歼-15只携带了空空导弹,舰载机拦截过程中,反而容易被空优挂载的歼-15反杀。
有了“双15组合拳”,福建舰的远洋反舰作战能力将远远超过辽宁舰与山东舰,甚至就连美国的核动力航母只能甘拜下风。
如果在远洋进行单挑,即便没有护航军舰助阵,福建舰只需要出动3-5架携带鹰击-15的歼-15、1-2架歼-15D电子战机、6-10架携带空空导弹的歼-15T,就能对美国核动力航母造成致命威胁,美国核动力航母仅靠密集阵近防炮、海拉姆防空导弹,面对鹰击-15只能作为烟花表演进行助兴,由于鹰击-15的射程接近F-35C的极限作战半径,在歼-15D的掩护下,F-35C也无法有效拦截歼-15,只要有1枚鹰击-15被成功发射,美国核动力航母就要付出丧失战斗力的代价。
反观美国舰载机只能携带AGM-158C或者NSM反舰导弹,对福建舰展开打击,以亚音速反舰导弹的攻击方式,哪怕福建舰的近防系统无法将来袭导弹尽数拦截,以福建舰8万余吨的体量,硬吃几枚AGM-158C或者NSM也没啥大问题。所以在远洋单挑这块,福建舰是目前世界最强的,当然并不代表综合能力最强,美国核动力航母的持续作战能力更强,并且能够携带更多的弹药与航空燃油,更适合对陆地目标发动大规模空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