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掉酒廊的希尔顿们,反而更值得尊重了
行政酒廊消亡记:五星酒店为何集体卸下“面子工程”?
万豪学不会的全季逻辑:虚假高端不如真实服务
从香槟塔到塑料餐盒:五星酒店酒廊的消费降级真相
![]()
五星级酒店的行政酒廊曾是商务精英的隐形特权区,如今却在多家外资酒店集团手中悄然退场。希尔顿和万豪的调整动作尤为显眼:希尔顿逸林被曝允许关闭行政酒廊,转而在大堂吧提供简易茶点;今年3月,杭州钱江新城万怡酒店直接贴出永久关闭通告,成为万豪系首个公开撤场的案例。北京东三环新开的希尔顿逸林更因缺失酒廊、泳池和浴缸,被消费者戏称为“三无酒店”。
这场撤离早有端倪。开业两年的郑州东区希尔顿逸林,宣传册中的酒廊始终处于“待启用”状态;四川广安的希尔顿逸林直接将酒廊空间改造为会议室;而新昌万怡、成都万怡的行政酒廊已从酒店地图上彻底消失。社交媒体上的体验对比更折射落差:“下午茶托盘从三层银架换成塑料餐盒”“鲜榨果汁变成浓缩液勾兑”“欢乐时光排队取餐像学生食堂”。
![]()
回溯行业黄金期,行政酒廊的普及实为中国特例。希尔顿逸林在海外定位中端,多数不设酒廊;万怡作为万豪旗下精选服务品牌,酒廊本非常规配置。但过去十年地产扩张潮中,开发商将酒店视为房价催化剂。富力、世茂等企业主导的项目疯狂堆料——800元房价的逸林配备康莱德级酒廊,只为抬高周边楼盘溢价。
“2016年设计武汉逸林时,业主坚持要200㎡临江酒廊”,一位酒店设计师透露,“即便知道每年要亏百万运营费。”这种用经济舱票价卖头等舱服务的逻辑,在房地产高周转时代被默许。消费者也养成认知惯性:会员攻略教人“88晚刷成万豪白金,酒廊吃回本”,短视频博主直播“薅羊毛教程”,导致高峰期需取号排队入座。
![]()
成本失控敲响第一记警钟。杭州万怡关停前测算显示,仅火腿、奶酪等耗材月均浪费超30%,白金会员携亲友挤占资源,实际服务成本远超房价溢价。更深层压力来自业主更迭:多家地产系业主陷入债务困境后,新接管方优先砍掉“非必要成本”。2023年开业的北京东三环希尔顿逸林,从改造方案就剔除酒廊规划。
会员体系失效加速决策。万豪推出“白金挑战”期间,有人通过拼房、代订获得高卡,行政酒廊沦为公共食堂。相比之下,洲际集团采用“年度房晚+消费额”双门槛制,南京绿地洲际酒店酒廊日均接待量控制在50人内,维持了服务品质。
品牌定位纠偏成为行业共识。成都龙泉驿希尔顿逸林今年升级为希尔顿品牌,酒廊转为正式配套,房价上涨35%;苏州吴中逸林换牌后明确差异化服务。万怡则探索新路径:重庆解放碑万怡将酒廊外包给网红咖啡馆,下午茶时段收入反增两倍。
![]()
这场调整戳破认知泡沫:中端酒店不必伪装成奢华品牌,消费者也不必为虚名买单。金融从业者王晟的差旅变化印证趋势:“过去强刷60晚保万豪白金,现在选亚朵免押金房,省下的预算够买10张高端餐厅券。”
但精简服务不意味降级。北京望京希尔顿欢朋酒店取消酒廊后,推出免费精酿啤酒畅饮时段;广州天河雅乐轩用机器人送餐替代人力成本。砍掉无效配置反而释放创新空间。
行政酒廊的撤退,本质是酒店业从面子消费回归理性运营。正如华住集团高管公开表述:“把酒廊成本转化为个性化服务投入,才是中高端酒店的未来。”当五星酒店放下身段,消费者卸下虚荣,或许能催生更健康的行业生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