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房地产行业一组数据让租房群体陷入焦虑——
全国二手房东违约跑路事件环比再增21%。
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租客的真实困境:
有人刚向二房东缴完半年租金,次日就收到原房东的停水断电通知,被勒令“三天内必须搬走,二房东早卷款跑了”。
如今,这样的场景已在深圳、广州、杭州、北京等城市频繁上演。
本是大房东与二房东之间的租金纠纷,最终却让足额付费的租客成了最无辜的受害者。
租金可能打水漂,还得被迫紧急找房搬家。
在言叔看来,二房东“爆雷”风波持续蔓延,不仅搅乱了租房市场秩序,更暴露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深层问题。
01
二房东跑路从不是偶然,而是“成本高企+收入缩水+模式畸形”叠加的必然结果。
早年,二房东普遍以市场价7-8折从大房东手中收房,寄望通过装修翻新、打隔断分租来抬高租金,靠差价盈利。
可2025年租房市场的租金下行,直接击碎了这种盈利逻辑,甚至让不少人陷入“收房成本高于出租收入”的租金“倒挂”困境。
以广州黄埔区为例,当地租金从峰值时的53.34元/㎡/月跌至41元/㎡/月,降幅达23%。
放眼全国,2025年初全国50城住宅平均租金创下新低,一线城市租金更是同比连续下跌12个月以上。
租金一降再降,二房东的利润空间被彻底挤压,甚至越运营越亏损。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房租下行趋势仍在延续,看不到任何扭亏的希望。
如果说租金“倒挂”是压在二房东身上的巨石,那“长收短付”的运营模式就是加速资金链断裂的催命符。
这种模式本质是“拆东墙补西墙”:
向租客一次性收取半年甚至一年租金,却只按月向大房东支付租金,靠中间的时间差形成“资金池”。
有的二房东还会用这笔钱加杠杆扩张房源规模。可一旦遇到租金下跌或房屋空置期延长,资金池就会瞬间见底。
上海有家二房东管理着200套房源,就因房屋空置率飙升至30%、租金又下跌15%,每月现金流缺口直接达到40万元,最终只能选择卷款跑路。
更关键的是,过去二房东行业几乎没有门槛——
无需资质审核,不用资金监管,注册个普通企业就能开展业务。
租客很难核实房源的真实权属,与二房东签订的合同法律效力也模糊不清,这就导致一旦二房东跑路,大房东会以“未收到租金”为由向租客施压,双方纠纷不断,冲突频发。
02
二房东的困境,不仅源于自身运营问题,更被宏观经济与市场供需的大环境牢牢困住。
从需求端看,2025年一季度全国失业率升至14.9%的高位,大量人群收入下降甚至失去收入来源,租房需求随之萎缩:
有人从整租换成多人合租,有人从市中心搬到郊区租低价房,这进一步拉低了整体租金水平,让二房东的收入雪上加霜。
供给端的压力则更为明显,租房市场“供过于求”已成定局。
以广州为例,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当地新增出租房源达16116套,增幅16%;2025年2月全国租赁挂牌总量环比也回升22%。
更关键的是,大量保障房入市进一步分流需求——
“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筹集保障房870万套,2025年各地公布的筹建计划中,保障房数量超100.6万套,而这些保障房的租金比市场价低20%~30%,对普通租房市场形成直接冲击。
供需失衡下,租房市场进入“以价换量”阶段,不少房东只能靠降价吸引租客,这对依赖租金差价的二房东而言,无疑是“致命一击”。
外部市场没有盈利空间,内部模式又存在漏洞,二房东行业开始加速洗牌。
据估算,近两年二房东数量已减少约70%,幸存的玩家不得不调整方向:
要么控制房源规模,通过增加保洁、维修等服务附加值走精细化运营路线;
要么并入合规的长租公寓体系,接受资金监管,彻底告别过去的“野蛮生长”。
为了遏制乱象,多地也出台了规范措施:转租10套以上房源需进行市场主体登记、设立租金监管账户、限制“租金贷”比例等。
但要从根本上避免“爆雷”重演,租客意识的觉醒更为关键。
如今,越来越多租客不再轻信二房东的低价陷阱,更倾向选择短租、直接与大房东签约,或通过正规平台租房,避免预付长期租金的风险。
毕竟,再完善的政策也难以覆盖所有细节,租客学会“自我保护”,才是守护自身权益的根本。
(作者:言叔,资深财经观察者,20年笔耕不辍,用历史的眼光解读财经,关注我,看懂趋势,看到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