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里一句“问问费用详情”,竟然引来了班主任这样的回应:“有事打电话私下说,别在群里或网上乱发,小心影响孩子以后上学考公考研!”
这件事引发热议,难道现在向老师提出疑问,都成了“不当言论”?
这件事发生在河北邯郸广平一中。
前几天,该校班主任通知要交一笔2790元的费用,说是用于买教辅和校服。
不少家长心里犯嘀咕:同样的材料,去年还没这么贵,今年怎么就涨了一千多?
有家长忍不住在班级群里问:“能不能发个明细?我们不是不愿意交,但总得知道钱花在哪了吧?”
结果班主任不是解释,而是直接扔下一段“提醒”:有问题打电话私下沟通,别在群里或网上发消息,免得影响孩子未来的前途。
这话听着客气,但细品之下,谁都能听出里头的压力:你再问,可能就要“牵连”孩子了?
都是做父母的,谁不怕孩子在学校被另眼相看?但这次,有些家长没忍下去。
有人直接群里回怼:“问问就影响考公考研了?我们是犯法了吗?”还有人说:“合理收费我们认,但公开明细有什么错?为什么要私下沟通?”
事情在网上曝光,越闹越大,媒体也报道了这件事。
学校顶不住压力,回应说,钱是书店收的,校方不经手,老师也不清楚具体内容。
这一解释让家长们更疑惑了,什么时候学校的教辅和校服变成书店“承包”的了?
事情持续发酵,9月15日,教体局发通报说:除教材外,教辅材料坚持自愿购买,绝不强制,同时承认班主任言辞不当,正深入调查、会严肃处理。
表面看,事情好像有了答复,但很多家长还是不放心,说是“自愿”,但老师上课要用、别的孩子都买,你家孩子能不买吗?你不买,会不会被差别对待?
其实,现在很多家校矛盾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信息不公开,态度不坦诚,最后导致家长不信任。
拿这件事来说,首先就是班主任的问题,要收费不仅没有说明清楚用处,还威胁有疑问的家长,这哪是为人师表达的老师干的事。
而且收费2700多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可能是很多家长一个月的工资了,交这么多钱,家长要问清楚用处,要看明细清单,也是很正常合理的要求。
家长有疑问,作为班主任,当然是搞清楚事情,向家长解释清楚,怎么也不能去威胁家长,还说什么影响孩子前途,这话是老师说得出来的吗?
再说学校,在媒体公开报道这件事后,校方理应第一时间去查清楚事情,然后给家长一个交代,而不是和稀泥,说什么是书店收的钱。
如果是书店收的钱,那为什么要老师通知呢,既然老师通知了,那就是校方经手了,那学校就不可能推掉责任,因为家长交钱是信任学校,而不是书店。
说到底,这件事反映的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不作为态度,根本不拿家长的意见当回事。
毕竟教育是光明正大的事,收费明细公开是应该的,家校之间,信任最要紧,如果连问一句都要被暗示“小心后果”,那教育成了什么?
不过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有些学校还在打“擦边球”,嘴上说自愿,实际半强制,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乱收费,但下面执行起来,往往走样。
这不是某一个老师、某一所学校的问题,而是一种现象,缺乏监督、缺乏沟通、缺乏真正的透明。
我们真心希望,学校能真正把家长当合作者,而不是“捣乱者”,公开明细、耐心解释,只有把账算明白、把话讲清楚,家长才能放心、孩子才能安心。
有网友说,现在好多地方都是通过新华书店订购教辅材料,但是价格却很高,而且也没有相关部门对新华书店实行有效监管。
还有网友说,拿着老师的身份,干着威胁家长的事,这种人就是在透支教育的公信力,这种人根本不配当老师。
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