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正紧锣密鼓地敲定数字经济框架协议草案。
这一数字框架承载着重大使命,有望推动区域集团内部贸易蓬勃发展,吸引大量外国投资,助力东盟转变为全球数字中心。
身为现任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满怀期待,渴望在其引领下缔结世界上首个此类协议。
现实并非一帆风顺。
成员国仍需更多时间,才能跨越“实质性进展”阶段,达成真正的共识。
随着东盟对Defa的审议深入,数字挑战已蔓延至政治舞台,对国家主权产生潜在威胁。
近期尼泊尔发生的事件便是有力例证,政府试图禁止社交媒体平台,却引发了Z世代的强烈抵抗,迅速演变成愤怒的浪潮和大规模动员,矛头直指腐败与裙带关系。
短短几天,权力格局剧变,新领导人登场,新选举宣布。
这一事件警示我们,政治走向和结果正越来越多地受到远在数千英里外不同大陆的算法和平台左右。
民主机构和议会反应迟缓,等他们有所行动时,往往为时已晚,甚至被腐败等问题削弱。
尼泊尔青年的挫败感并非个例,孟加拉国学生运动受其启发推翻专制政府,印度尼西亚民众对政客特权不满,菲律宾和泰国抗议活动频发,皆因缺乏机会、社会不公和地方腐败。
官员们常指责社交媒体,但问题远不止于此。
在线平台只是放大和加速了民众的愤怒与动员,成为强大的政治催化剂。
牛津大学WilliamHDutton教授将这一现象称为“第五阶层”。
过去,新闻界被视为“第四阶层”,塑造公众舆论;如今,“第五阶层”属于每一位拥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接入的人,他们借此推动议程、激发运动。
东盟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用户市场之一,数字购买规模庞大,预计到2030年投资将达3万亿美元。
东盟国家缺乏共同监管框架,各国政策分散。
新加坡是区域科技中心,法律先进;印尼要求国外平台当地注册;越南严格执法;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则处于中间状态。
这种分散使东盟易受在线不良后果影响,科技公司可针对不同司法管辖区定制战略,逃避责任。
欧盟对数字平台制定了全面法规,其《数字服务法》要求公司披露算法、改进内容审核、处理有害材料。
东盟应借鉴经验,制定自己的“DSA”版本,设定透明度、数据保护和内容审核的最低标准,建立跟踪机制,共享数据、交流经验,缩小数字鸿沟。
菲律宾将于2026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将于2027年接任。
东盟必须抓住机遇,承认自身市场力量,集体应对数字挑战,否则将被企业权力取代,失去数字化未来的主导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