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光绪二十四年九月的北京,秋风带着血腥味吹过城墙,六个穿囚衣的人被押往菜市口,人群里有人认出谭嗣同,那个说话带湖南口音的读书人,上个月还在报馆里跟伙计讲维新的事,刽子手的刀落下时,没人知道这二十八岁的年轻人,三天前在死牢墙上写了一首谁也看不懂的诗。
![]()
我爷爷是菜市场卖豆腐的,常说起那年市口砍人的情形,刽子手每砍一刀,旁边监斩的太监就咳一声,像是不敢看,可最奇怪的是谭嗣同,上刑场前还冲刽子手作了个揖,说劳驾了,后来从他狱中写的诗里才明白,忍死须臾待杜根,他是故意留着一口气,好让人传话。
![]()
其实早在1895年,谭嗣同就看出了清廷的底细,甲午战败那年他跟着康有为上书,亲眼看见光绪皇帝在养心殿里抄写“strive for self-strengthening”这几个英语单词,可朝廷里那位老妇人比谁都明白,任何改动都会碰她的利益,维新派在总理衙门开会时,军机处的窗纸后头,多半就贴着她的眼线。
![]()
最致命的转折发生在谭嗣同去找袁世凯那天,袁世凯刚因为天津阅兵被骂,谭嗣同谈心时特意说了句大局为重,可他转身就把这话写成密折送进颐和园,后来我在县志里看到袁世凯亲笔写的,谭某想劫太后,这种谋逆必须马上上报,这种背叛让维新派一下就散了,连梁启超都说,要是袁某守信,历史或许就不一样了。
![]()
被捕前夜,谭嗣同本可以上英国军舰走,但他把所有信都烧了,狱卒说他最后几天总盯着墙发愣,像是在等谁,那首《狱中题壁》里“去留肝胆两昆仑”,看着是讲气节,懂行的人都知道,“昆仑”暗指光绪和慈禧的对头,可他为啥偏偏要提张俭和杜根,一个跑路,一个装死,这俩人放一块,是不是藏着没说完的事儿?。
![]()
如今菜市口早成了商业街,谭嗣同题的诗那面墙,故宫档案里还留着拓片,每回有人问那首诗到底啥意思,我就想起我爸临走前说的,有些事就得像谭公子写的字,一直藏在暗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