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有媒体采访发现,在各类养老服务人才中,护理专业人员的缺乏尤为明显,已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一大痛点,成为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养老护理行业从业人员流动率较高,和日益增长的养老护理需求不相匹配。这一矛盾的背后,是工作强度大、职业保障不足等多重行业痛点。
养老护理员流动率高、人才流失严重的现实,折射出职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深层问题。养老护理员面临“高强度、低回报”的困境:工作需2人24小时轮班;承担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等繁重任务,但薪酬普遍偏低,社保覆盖不足。此外,职业晋升通道狭窄、技能等级认证体系不完善、社会对养老护理员职业存在偏见等问题仍然亟待解决。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年轻人对养老护理员职业望而却步,从业者频繁转行,行业陷入“招工难”与“留人难”的恶性循环。
养老护理员的供需失衡矛盾,亟待解决。要让养老护理人才“招得来”“留得下”,须筑牢职业保障根基,构建稳定、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环境。在政策层面,要制定合理工时标准,探索职业伤害保险等补充保障,消除养老护理员后顾之忧;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拓宽晋升路径,允许优秀护理员转入管理或技术岗位,支持其参与继续教育,提升专业能力。服务机构要优化排班,引入弹性轮班,推动建立与技能等级、服务质量挂钩的动态薪资机制,借助智能设备分担基础护理任务。唯有政策、市场、社会形成合力,养老护理员才能“招得来”“留得下”。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舒爱民(公职人员)
编辑:于洋
校对:杨真宇
审核:李诗尧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