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独特的地图描绘了夜空的星象,但其含义至今仍存争议。
波尼星图由一系列十字标记点缀于椭圆形麋皮之上,很可能由波尼族斯基里(亦称斯基地)部落于17世纪初制作而成。虽精准呈现了夜空星象,其真正寓意仍无定论。
据1927年研究该星图的业余天文学家拉尔夫·巴克斯塔夫记载,此图于1902年由斯基里人类学家詹姆斯·穆里在一个圣物包裹中发现,后移交至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当时推测其历史至少有三百年。这块鞣制麋皮尺寸约为15×22英寸(38×56厘米),表面布满手绘星点。
巴克斯塔夫认为该星图以极可能代表银河的细小星辰中轴线分为两半:左侧呈现北半球冬季星座,右侧则为夏季星座,这表明波尼人已认识到星辰的季节性位移。尽管他试图证明波尼人与欧洲天文学家同样识别出昴宿星团、小熊座等星群,但天文学家冯·德尔·张伯伦在1982年著作《当星辰降临人间:北美斯基地波尼印第安人的宇宙观》中驳斥了这一观点。
张伯伦查阅了穆里20世纪初的日记,探讨了该星图与1902年研究首次记载的斯基地波尼"星宿崇拜"的潜在关联,指出星图并非天文观测工具,而可能是祭司用于阐释宇宙观的概念图。
人类学家、波尼文化专家道格拉斯·帕克斯在1985年回应张伯伦时赞同其观点,认为星图更可能是辅助记忆的装置,祭司或知识传承者借此叙述斯基里部落的创世神话,而非精确记录星位。
波尼星图的确切含义与制作年代至今仍是学术争论的焦点,但它始终吸引着人类学家与天文学家的深入研究 —— 正如帕克斯所言:"作为北美洲原住民创作的星象描绘,它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