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9月14日,长期照护师(五级/初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首次省际联考在天津、河北等9个省(市)同时开展,共有来自11省的1009名考生参加了本次考试,其中12名考生跨省份报考。
9月14日,江西省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图
“长期照护师远超‘伺候人’的传统认知,其专业化服务融合了医疗护理、功能维护、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有多维度社会价值。科学地为卧床老人翻身预防压疮、通过鼻饲管精准喂食、观察并记录老人的细微生命体征变化,成为医生的前哨。”9月15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姜全保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照护师的社会价值超越基本照护,他们通过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提升老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持证上岗的规范化进一步强化其作用,使其成为健康老龄化不可或缺的力量。
根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2021年我国失能老年人约为3500万,占全体老年人的11.6%。据预测,到2035年和2050年这一群体将分别达到4600万和5800万。失能老人照护服务既是失能家庭的刚需,也是完善养老服务工作的关键。
9月14日,河北省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图
“国家已将长期照护师纳入职业分类大典,新职业标准也已经发布。各级地方医保、人社、社会保障以及养老服务机构都在推动相关考试、培训以及持证上岗制度,这为职业化、正规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姜全保介绍,面对庞大的失能照护需求,长期照护师的制度支持与政策保障正在加强,长期照护师持证上岗标志着这一职业从传统“护工”向更加专业化、标准化转型。伴随我国老龄化加剧,其职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长期照护需求不断增加。”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家庭医学科负责人曹熹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无论安宁疗护还是慢病患者,其子女的照护力度都是非常有限的,也比较容易耗竭。行业非常看好专业长期照护师的认定和职业的推广,期待更加专业的照护人才加入,一起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未来,随着照护服务趋向精细化、专业化,长期照护师职业发展方向将不再局限于一线照护员,更可专精于失智症照护、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姜全保认为,长期照护师的服务场景或可从家庭延伸到社区、机构、医院等,催生如“照护规划师”等更加复合型的岗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