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稻谷飘香
眼下,正值我市水稻收割期
在我市32万亩水稻种植田里
有400亩由AI管理技术种植的水稻
迎来丰收
9月15日
“天府粮仓”人工智能水稻种植挑战赛测产会
在崇州市济协新凤土地股份合作社
拉开帷幕
AI试验田 喜迎丰收
9月15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道明镇双凤村1组的崇州市济协新凤土地股份合作社试验田,眼前一片金黄稻浪翻涌,6台联合收割机整齐列队,跃跃欲试。
上午10:30,引擎轰鸣声渐次响起,6台收割机同时发动,不一会儿,收割机粮仓已满,自动将稻谷输送到等候在一旁的货车上。货车载着金灿灿的稻谷缓缓驶离田间,将前往烘干中心进行处理。整个过程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工干预和粮食损耗。
据悉,今天收割的试验田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研发的“人工智能水稻种植决策智能体”担任“智慧大脑”,于今年5月依次种植,为4名AI辅助农户提供精准种植指导,并与6名传统种植农户展开对比试验。
崇州市济协新凤土地
股份合作社
农业职业经理人丁磊
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查看注意事项,如杂草生长程度、田块肥力等,能让我们及时进行处理,相对于以往需要人工下田检测,大大节约成本。
亩湿产约878公斤 预计降本5%-10%
与传统人工种植不同的是,这片试验田的特殊之处在于整个生长期都采用了AI辅助决策系统。田块四周设置的24小时摄像头,科研团队利用“天空地”农田数据采集系统,通过AI分析图像数据,能够及时识别病虫害迹象、判断水稻生长阶段和营养状况等,再综合天气、土壤等大数据,给出精准的种植管理建议,并反馈至农户手机端,形成“数据采集—AI决策—精准执行”的闭环管理,提升种植智能化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所
团队科研助理康子秋
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我们想借着时代的契机,引导年轻人种地,推动AI辅助水稻生产,把生产流程数字化,告诉农户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在数字化的基础之上实现标准化,从而提高产量。
据悉,今天采收的水稻品种为“荃优”822,亩湿产约878公斤、折算干产约682公斤,研究团队预计今年通过AI辅助种植决策,为农户降低5%-10%种植成本。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所
团队科研助理康子秋
谈到智慧农业,避不开的话题是,怎么帮助农户降本增效,我们预计本次比赛的10户农户降本约5%-10%。
据悉,今年9月15日至10月中旬,我市10名参赛选手将陆续完成产量与质量的测定工作。最终比赛结果预计于10月下旬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统一发布。
未来,崇州将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力量。
记者|李婷 李杰 罗欣宇(实习)
编辑|陈雨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