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顾客是现“宰”的,其他都是预制的。
当这种评论不断出现在网络上的时候,众人似乎也开始渐渐理解“大家这次为什么都会站队罗永浩”了。
按理说老罗这人在网络上的评价向来是贬大于褒,可这次就是因为他和西贝的针锋相对,却意外地迎来一场全体好评。
反观那个做足应对之策的西贝,却始终没能在挽回自己的口碑,尤其是随着各大官媒的入局,西贝公关也终于迎来了灾难级考验...
![]()
事情的发酵速度快得惊人。9月10日罗永浩吐槽之后,西贝的公关团队大概觉得这只是小打小闹,第一天居然没任何回应。可网友们却炸开了锅,纷纷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在西贝的用餐经历:“上次点的酸汤鱼,鱼片口感像塑料,当时还以为是厨师手艺问题”“花了一百多吃的红烧肉,明显是加热过的预制菜,太坑了”。
![]()
直到 9 月 12 日,眼看舆论压不住了,西贝才急急忙忙抛出所谓的 “证据”—— 公开了 13 道菜品的制作过程视频,声称罗永浩吃的不算预制菜。可网友们一眼就看出了猫腻:视频里的厨房干净得不像正常营业的样子,而且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视频里展示的西兰花保质期居然长达 24 个月!这下更炸锅了,“合着我们花高价吃的是两年前的菜?”“这是卖预制菜还是卖防腐剂啊?”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操作。9 月 13 日罗永浩本来都松口说 “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结果贾国龙偏要火上浇油,不仅在内部群里骂罗永浩是 “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还放话要打官司。这番话被捅到网上后,罗永浩直接硬刚:“本来想算了,你这么说那这事没完!”
![]()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西贝居然把罗永浩当天的消费单据给曝光了,甚至在门店推出所谓的 “罗永浩套餐”。这波操作直接犯了大忌 —— 泄露消费者隐私。有律师在网上科普:“就算是公众人物,餐厅也无权公开客人的消费记录,这已经涉嫌违法了。”
预制菜不是原罪,骗人就是不对
其实大家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毕竟现在生活节奏快,预制菜确实能提高效率。但问题是,你不能拿预制菜当现做菜卖啊!新浪财经刚做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消费者能接受餐厅用预制菜,但前提是要明说,而且价格得合理。
更关键的是,不同场景大家的接受度天差地别。在快餐店里吃预制菜,大家觉得很正常;但在西贝这种人均一百多的餐厅,消费者期待的是现做的品质。数据显示,高端餐厅里能接受预制菜的消费者只有 8.8%,西贝明显踩了这个雷区。
![]()
正好这时候国家卫健委放出消息:《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经过审,很快就要公开征求意见了。这个国标最核心的就是要求明确标注,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新华社直接表态:“不怕你预制,就怕你不告诉消费者!” 这话简直就是冲着西贝说的。
湖南其实早就试过要求餐厅公示预制菜使用情况,但很多商家阳奉阴违。这次西贝出事,不少网友都呼吁:“赶紧把国标定下来,强制标注!” 毕竟花了现做的钱,吃的却是预制菜,任谁心里都不舒服。
神仙队友变猪队友:于东来删帖太真实
西贝这次不仅自己操作拉垮,找的帮手也帮了倒忙。9 月 12 日,以 “良心企业家” 著称的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突然发声力挺西贝:“西贝、海底捞这些品牌已经很不错了,大家要多体谅。” 这话一出,网友们都懵了 —— 那个把 “透明” 当命根子的于东来,怎么会帮着隐瞒预制菜的西贝说话?
![]()
更戏剧性的是,不到一天时间,于东来不仅悄悄删了这条视频,还把自己的抖音账号设成了私密状态。这波操作被网友调侃:“东来叔这是发现站错队,赶紧跑路了?” 有人翻出去年的旧账:“上次他挺李佳琦,结果李佳琦掉粉百万;这次挺西贝,西贝直接凉了。”
为什么于东来跑这么快?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胖东来自己也在做餐饮,要是真跟西贝绑在一起,怕是要砸了自己 “透明诚信” 的招牌。这种时候还想和稀泥,只能说于东来这次确实失算了。
![]()
公关灾难教科书:西贝到底错在哪?
西贝这波操作简直能入选公关反面教材。我们来数数他们的昏招:
第一招:避重就轻。被质疑用预制菜,不正面回应是不是该告知消费者,反而纠结 “我们的预制菜不算国标定义的预制菜”。这种文字游戏在网友看来就是耍无赖。
第二招:激化矛盾。罗永浩本来都想息事宁人了,贾国龙偏要骂人家是 “黑社会”,硬生生把自己从受害者打成了施暴者。
第三招:泄露隐私。公开客人消费记录这事,不管从法律还是道德上都说不过去,直接把自己钉在 “不尊重消费者” 的耻辱柱上。
第四招:找错帮手。拉于东来站台,结果人家连夜跑路,反而显得自己理亏。
第五招:整改没诚意。西贝后来发致歉信说要改成现场加工,结果罗永浩一句话噎得他们没话说:“那之前说‘百分之百没有预制菜’是骗人的?”
看看人家海底捞去年处理 “二手饮品” 事件的操作:第一时间道歉,处理责任人,公布整改措施。再看看西贝,高下立判。
![]()
结语:预制菜没问题,不老实才有问题
9 月 15 日,罗永浩突然宣布放弃追究西贝,但表示会继续监督他们整改。西贝也承诺 10 月 1 日前完成部分菜品调整,缩短保质期。这场持续一周的闹剧总算暂时告一段落,但留给西贝的伤口没那么容易愈合。
其实消费者不是反对预制菜,毕竟便利和效率也是大家的需求。但花多少钱就该享受相应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商家得说实话、讲诚信。你用了预制菜没关系,标出来,价格公道,大家能接受。可要是挂羊头卖狗肉,把预制菜当现做菜卖高价,那就别怪消费者不买账。
这次西贝事件也给所有餐饮企业提了个醒:在预制菜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诚信比什么都重要。国家的新标准马上要来了,那些还在玩猫腻的商家可得小心了 ——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想浑水摸鱼,迟早会被发现。
最后想问大家:你在餐厅吃到过预制菜吗?商家告诉你了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