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法治日报》头版头条
原标题
提速扩大“朋友圈”
书写平安“大文章”
铜陵政法系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本报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也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之一的安徽铜陵,近年来持续深入与沪苏浙地区政法系统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协作,以深度融、主动融、多元融的姿态,提速扩大长三角“朋友圈”,“铜”心聚力书写平安“大文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铜陵政法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机遇,通过深化区域协作、加强信息共享、推动制度创新,推出‘铜向法力’系列举措,推动政法系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和红利,形成更多具有铜陵政法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铜陵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昌红梅说。
执法办案“一体化”
今年6月24日,铜陵市公安局成功打掉一个流窜于安徽、江苏、上海三地的赌博犯罪窝点,抓获黄某等涉赌犯罪嫌疑人38人,现场查扣涉赌资金110余万元,查实涉案赌资流水5000余万元。
“这个案件的顺利侦破离不开与江苏、上海警方紧密协作,我们依托长三角区域精准打击犯罪警务一体化协作机制,在办案过程中强化信息交流、技术协作、联动打击,成功将分散多地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铜陵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常务副局长马彪说。
针对跨区域、交界地带执法办案难点,铜陵市政法机关与长三角地区探索建立“打击共享”体系,凝聚作战合力。铜陵市检察机关依法稳妥办理跨区域重大敏感金融案件、商业秘密案件,与沪苏浙等地检察机关优化共享司法资源,强化信息互通、线索移送、案件研商、办案协作、共同治理,促进区域法律政策和法律适用标准统一。
全市公安机关加强与沪苏浙等地公安经侦部门联动打击证券犯罪,全力侦办侵企知识产权案件,推动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今年上半年共破获侵企案件18起,抓获31人,涉案金额6000余万元;侦破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产品案件84起,涉案金额1.3亿余元。
“机制+共建”跑出了融“长”加速度。铜陵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荣胜说,全市政法系统积极对接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推出“铜向法力”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若干举措,聚焦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及人才培养等探索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实现法律尺度一体化、政法服务一体化、交流协作一体化。
便民服务“一张网”
铜陵市民遇到法律问题,只需打开“长三角政务地图”,就能导览全市25个律师事务所、5个法律援助中心、3家公证处、4家司法鉴定机构和铜陵市仲裁委员会的信息,既可线下前往,也可电话咨询,轻松获取相关法律服务。
“上线‘长三角政务地图’是对标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的有力举措,推动公证、律师等领域5项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场景应用项目落地,进一步落实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合作协议,让市民真正意义上做到15分钟内得到法律服务。”铜陵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庆苗说。
6月11日,浙江宁波市民司先生因身份证到期,来到铜陵市政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办理身份证到期换领业务。仅用一分钟时间,窗口工作人员就办理好相关业务。
“现在太方便了,让我们异乡人有了在家门口办事的感觉。”司先生感慨地说。
更多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场景应用项目正在迭代推出。聚焦群众企业需求,铜陵市推行户籍政务服务一体化,实行长三角区域户口网上迁移、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新生儿入户、开具户籍证明等政务服务事项长三角区域“跨省通办”。推进机动车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对符合标准的检验报告,区域内各地车管所不再重复审核,切实降低办事成本,提升服务效能,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司法修复“接力跑”
在铜陵滨江生态公园的核心区域,摆放着一块格外醒目的景观石,上面一行红色标语静静地指示着,这里是皖苏长江大保护司法协作(铜陵)示范基地。
“这个基地由铜陵中院、南京环境资源法庭、铜陵市长江办负责建设,系安徽、江苏两省法院服务保障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和参与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平台,具有案件审理、司法修复、法治宣教、理论研究等多重功能,在全国具有开创性意义。”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管杰介绍说。
横跨长三角的司法修复“接力赛”号角已然吹响。早在3年前,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就主动将当地法院审理的生态受损地为铜陵的盗采江砂案件的生态环境修复资金185万元移交铜陵法院,用于涉案江段的生态修复。铜陵中院接过司法修复的“接力棒”后,积极推进移交资金用于长江岸线生态环境整治和江豚保护,实现对被破坏的长江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据了解,这是全国首次主动跨省移交生态环境修复资金。
“我们明确以法院为牵头单位,巩固拓展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成果,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在环境资源审判方面开展适法共研、修复共商、发展共计、资源共享等司法协作,推动长江生态资源司法修复和治理迈向更高水平。”铜陵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潘虎说。
自2024年基地筹建以来,铜陵与长三角地区司法协作越发紧密。该市法院深入环境资源刑事案件集中管辖改革,制定常见环境资源案件范围一览、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名录,建立生态环境修复资金管理机制。截至目前,铜陵法院依法审结涉长江大保护案件55件,判决生态环境修复资金300余万元,并灵活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役代偿”等裁判执行方式,推进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资源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性修复。
长江岸线的4000余棵林木、复绿的15万平方米土地、增殖流放的235万尾鱼苗,成为长三角“铜”向筑牢生态屏障最好见证者。
第9254期
安徽检察新媒体出品
终审丨吴贻伙 二审 丨吴荧
来源丨法治日报
编辑丨李昂
投稿邮箱丨ahjcxmt@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