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到底有多狠,犹太人都算不过他。2013年,曹德旺到美国跟犹太人买厂房,犹太人8万平方米报价2800万美元。下属建议还价2500万美元。但是曹德旺直接对犹太人说:“我要14万平方米,但是只出1500万美元,多一分都不加。”犹太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但是听了曹德旺的解释,他立马就答应了。下属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曹德旺却说我早就算好了,其实犹太人也赚大了。
那会儿谈判桌前的空气凝固了,曹德旺手中的彩色笔在厂房图纸上划下一道线,将30万平方米的厂房一分为二,这条线,价值1300万美元。
2013年,曹德旺带着10名员工远赴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为福耀玻璃寻找建厂地点,他们看中了原通用汽车废弃的一个厂房,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
犹太房东开口要价:“8万平方米,2800万美元,一分不能少。”
随行工作人员悄悄建议:“曹总,咱们按2500万还价吧?”
曹德旺没有马上还价,他打量着厂房,脑海里浮现三个问题:美国法律规定关闭工厂必须拆除设备,为什么这个厂房没拆,一汽曾经用1美元买过美国报废工厂,这个经验能否借鉴,洛克菲勒当年如何把地卖给联合国?
曹德旺的报价像一颗深水炸弹,瞬间让谈判桌对面的犹太团队陷入了寂静,“1500万美元,14万平方米”,这个数字比起对方最初的要价几乎腰斩,却要拿下近乎双倍的面积。
犹太业主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目光中交织着惊讶与不解,他见过狠的报价,但没见过这么狠的。
曹德旺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我研究过您的厂房,空置率已经相当严重,每年仅维护和税费就是一笔巨大开支。而我的到来,不仅能盘活这片资产,还能为当地带来就业和税收。”
他停顿片刻,微笑道:“您失去的只是一部分空间,但获得的将是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和稳定的收益,这笔账,您应该比我更会算。”
犹太业主突然笑了,他站起身伸出手:“曹先生,您不仅会砍价,更会算账,成交!”
曹德旺为什么敢这么砍价,他早就算清了犹太人的底牌,根据美国法律,关闭工厂后业主必须负责拆除设备和清理垃圾,这笔费用估计高达1000万美元,而且这个厂房已经空置5年,犹太人每年都在承担持有成本。
曹德旺的分析一针见血:“我出1500万买一半厂房,犹太人不仅能收回成本,还能因为福耀落户带来周边价值提升,让他剩下的另一半厂房增值。”
多年前,一汽集团曾以1美元象征性价格收购美国某报废工厂的旧闻,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
但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经典案例竟在曹德旺手中焕发新生命——面对密歇根州一座厂房的犹太业主,他仅用一场谈话,便将对方从“坚决不卖”引向“主动合作”。
谈判桌上,对方原本态度强硬,曹德旺却突然提起一汽往事:“当年你们美国人1美元卖厂,看中的是长远效益;今天我想买的不仅是厂房,更是未来三十年中美制造的共赢。”
犹太业主沉默片刻,突然起身离场,不到两分钟,他重返会议室伸手示好:“1500万,50%股权给你——但我要参股你的新公司。”
曹德旺后来总结:“谈判不是砍价,是帮对方算清他没算清的账”原来,那座厂房空置率严重,每年税费高达百万美元,业主实则背负沉重包袱。
而曹德旺的提案,既缓解了对方压力,又为福耀赢得了北美战略的关键支点,看似“捡漏”,实则是双赢的远见。
这场谈判看似曹德旺占了天大便宜,实则是个双赢局面,犹太人不仅省下了拆除厂房的巨额费用,还因为福耀的入驻使剩余厂房价值倍增。
事后他们甚至改变策略,不再出售剩余厂房,而是分区出租,获得了长期稳定收益。
令人惊讶的是,曹德旺这次购买最终几乎没花钱,当地政府为鼓励投资和发展经济,给予了福耀1600万美元的补贴,这意味着曹德旺不仅白得14万平方米厂房,还净赚100万美元。
这种谈判结果不是偶然,曹德旺在自传《心若菩提》中写道:“我从贫困青年到跨国集团董事长,那是天道酬勤,更是天道酬仁...”
他对年轻人的建议是:“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读书,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空就要读书,再者,读书要有悟性,对书中的人和事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如今那座通用汽车的旧厂房早已变成福耀玻璃在美国的家,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
犹太业主后来不再出售剩余厂房,而是改成出租,因为价值上涨了,曹德旺的福耀落户使那片区域变得更有吸引力。
谈判桌两端都是赢家,但曹德旺算得更深更远——他让精明的犹太人心服口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