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媒9月15日报道,一份古埃及手稿或许能证实《出埃及记》中记载的《圣经》十大灾难。这份名为《伊普渥尔手卷》的文献,是一首被认为出自名叫伊普渥尔的抄写员之手的哀歌。它讲述了古埃及发生的广泛灾难和社会动荡,描述了饥荒、大规模死亡和环境灾难。
根据《出埃及记》记载,上帝降下了一系列毁灭性的灾难,包括将尼罗河变成血水、蝗虫成灾以及三天黑暗,以此说服法老释放以色列人脱离奴役。
《伊普渥尔手卷》似乎描述了许多相同的事件,其中一句写道:“到处都是血……看哪,河水是血。”这与《圣经》中尼罗河变成血水的描述相呼应。
“摩西、亚伦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亚伦在法老和他的臣仆眼前举杖击打河里的水,河里的水都变作血了。”《出埃及记》7:20如此记载。这份莎草纸还描述了环境破坏:“看哪,树木被砍倒,树枝被剥光”,这可能反映了摧毁庄稼的冰雹灾害;“看哪,四处都缺粮食”,则描绘了饥荒肆虐的景象。
虽然《伊普渥尔手卷》现藏于荷兰国家古物博物馆,且早在19世纪初就被发现,但它在社交媒体上再次引发关注,用户们惊叹于自己从未听说过这份手稿,并认为它证明了《圣经》的真实性。
《圣经》记载,上帝降下十大灾难于埃及,以说服法老释放以色列人脱离奴役。第一场灾难是将尼罗河变成血水,导致鱼死亡,水被污染。
随后,埃及遭受了青蛙、虱子和苍蝇成灾,牲畜染上致命疾病,人们长出疼痛的脓疮。一场严重的冰雹、蝗虫成灾、三天浓重的黑暗,以及最后所有长子死亡,迫使法老释放以色列人。
在这一《圣经》背景之下,《伊普渥尔手卷》对埃及灾难的描述惊人地相似。据估计,《伊普渥尔手卷》创作于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290年之间。然而,一些学者认为,它可能与《出埃及记》的《圣经》时间线,即约公元前1440年相吻合。
《圣经》历史学家迈克尔·莱恩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表示:“没有确凿的证据来确定其创作的具体日期,但由于其写作风格,它似乎是由一位目击者所写。许多学者将其创作时间定在《圣经》记载的公元前1440年左右。”
尽管存在这些引人入胜的相似之处,但学者们警告不要将这份莎草纸直接解读为《出埃及记》的证据。
该文本具有诗歌性和片段性,且并未明确提及摩西或以色列人。一些人认为,它可能反映的是埃及独立于《圣经》叙事之外所经历的更广泛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
这份手稿生动地描绘了社会崩溃的景象,如“哀叹遍及全国,与哀哭声交织在一起”,这与《出埃及记》12:30中描述的“没有一家不死一个人的”哀悼情景相呼应。
其中一段写道:“鸟儿找不到果实和药草”,这让人联想到《圣经》中蝗虫成灾的情景,蝗虫“遮满地面,甚至地都黑暗了……埃及遍地,无论是树木还是田间的菜蔬,连一点青的也没有剩下”(《出埃及记》10:15)。
文本还呼应了《圣经》灾难中对埃及诸神的攻击,如血河、青蛙和黑暗,让人联想到哈比(Hapi,尼罗河神)、赫凯特(Heqet,青蛙女神)和拉(Ra,太阳神)。
它提到了奴隶制和财富,指出女奴身上佩戴着贵重金属和宝石,反映了以色列人的奴役和《出埃及记》中描述的财宝转移。
另一段话:“看哪,许多死者被埋在河里,河流成了坟墓,坟墓变成了河流”,与《圣经》中大规模埋葬的描述相吻合(《民数记》33:4)。灾难的惨状被简单而有力地概括为:“一切尽毁。”
这些段落共同描绘了一个处于环境、社会和精神危机中的社会,与《圣经》叙事中层层叠加的灾难相呼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