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槐树的叶子又绿了,树荫下摆着几张塑料凳,李大爷坐在最靠前的那张上,手里攥着一部老式按键手机。
“老李头,又等电话呢?”隔壁王婶拎着菜篮子经过,“你家强子这个月打钱来了没?”
李大爷头也不抬:“谁等钱了?我等儿子说句话。”
王婶撇撇嘴走了。槐树叶沙沙响,像是笑话他又在自欺欺人。
李大爷的儿子强子在北京,大公司的项目经理。忙,这是强子每次通话的主题。忙升职、忙项目、忙应酬,忙得三年没回家了。每月十五号,强子准时汇钱,偶尔附条短信:“爸,钱收到了吗?注意身体。”
老人的手指摩挲着手机键盘,那上面数字1键设置了一键拨号,直通强子的手机。可他几乎从不主动打过去——怕打扰儿子工作。
这天下午,李大爷照常在槐树下打盹,手机突然响了。一看是强子,他一个激灵坐直了。
“爸,”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沙哑,“我下周调休,回来住两天。”
李大爷愣是没接上话,耳朵贴紧听筒,生怕漏了一个字。
“工作不忙了?”半晌他才憋出一句。
“忙完了。”强子顿了顿,“想吃您做的红烧肉了。”
就这一句话,让李大爷忙活了整整一周。每天清早去市场挑最新鲜的五花肉,买最好的冰糖和老抽。肉炖了一锅又一锅,不是嫌火候不够就是嫌颜色不好,全分给了邻居们。
“李大爷,强子要回来瞧您啦?”卖肉的老板第四次见他来,笑呵呵地问。
“哎,孩子嘴挑,得提前准备着。”李大爷脸上褶子都笑深了。
强子回来的那天,李大爷一大早就站在村口等着。客车一辆辆过,直到日头偏西,才看见一个穿白衬衫的身影从出租车里钻出来。
“爸!”强子招手,拎着大包小包走过来。
李大爷迎上去,接过儿子手里的东西:“怎么瘦了?北京吃不好吧?”
“忙着呢,经常凑合一顿。”强子笑笑,眼角的皱纹比三年前深了不少。
晚饭时,强子果然对红烧肉赞不绝口,连吃了两碗米饭。李大爷心里舒坦,多喝了二两白酒。
“爸,这次回来是想跟您商量个事。”饭后,强子突然说,“我在北京买了套房,三居室,够咱俩住。您搬过去吧,乡下医疗不便,我也不放心。”
李大爷愣住了,酒杯举在半空:“去北京?”
“嗯,我都安排好了。您辛苦一辈子,该享福了。”
那晚李大爷失眠了。他摸着床头老伴的相片,喃喃自语:“孩子要接我去北京呢,你说是去还是不去?”
相片上的女人永远微笑着,不答话。
第二天,强子接电话的频率明显增高,即使在饭桌上,也时不时查看手机。
“工作上的事?”李大爷问。
“没事,您吃您的。”强子说着,手指飞快地回复消息。
下午,强子说要去镇上见个老同学。李大爷点点头,看他开车远去后,自己溜达到了老槐树下。
王婶正坐在那择菜:“哟,强子才回来就出门啊?”
“忙,孩子事业重。”李大爷替儿子解释着,坐下来帮王婶择豆角。
“要我说,你们强子真有出息。听说在北京买房了?你要成北京人的爹啦!”
李大爷苦笑:“可能吧。”
黄昏时强子才回来,带着一身酒气。李大爷什么都没问,只端出热好的饭菜。
睡前,强子又提起去北京的事。李大爷望着儿子期待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
强子高兴极了,立即开始规划:“我把朝阳的那间卧室给您住,阳光好。小区里有老年活动中心,您可以下棋、写字......”
李大爷静静听着,不时点头。
第三天是强子离家的日子。李大爷早早起来包饺子,强子最爱吃的韭菜猪肉馅。
饭桌上,强子接了个电话,脸色突然变了。
“项目出问题了?必须今天回去?”李大爷问。
强子愧疚地点头:“客户突然要提前对接,我得赶最早的高铁。”
李大爷没说什么,只往儿子碗里又多夹了几个饺子。
临走时,强子再三保证:“爸,下个月我再来接您。”
李大爷送儿子到村口,看着出租车扬尘而去。
回到院里,他默默坐在槐树下,从兜里摸出手机。屏幕上是强儿三年前的旧照,笑得比现在轻松多了。
突然,手机响了,是强子。
“爸,我到高铁站了。下周我让助理帮您订票,先把要紧的东西收拾收拾......”
“强子,”李大爷轻声打断儿子,“爸不去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
“爸知道你是好意,”李大爷继续说,声音很柔和,“可北京是你打拼的地方,不是我的。我这老槐树、老邻居,还有你妈都在这里。你去忙你的,不用惦记我。”
“可是您一个人......”
“我一个人惯了。你每月汇钱,我过得挺好。真要孝顺,多回来吃我做的红烧肉就行。”
电话那头传来强子哽咽的声音:“爸,对不起......”
“傻话,”李大爷笑了,“你出息,爸高兴。快上车吧,别误了点。”
挂断电话后,李大爷长长舒了口气。槐树叶沙沙响,像是认可了他的决定。
夕阳西下,几个老邻居聚到树下。李大爷拿出强子带回的北京特产分给大家。
“强子又走啦?”王婶问。
“哎,忙。”李大爷答得自然,没有半分勉强。
他望着远处起伏的田野,心里明镜似的。孩子像风筝,飞得再远,线头还在老家攥着。不拽紧,不断线,就好。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强子的短信:“爸,下月十五号我回来,想吃红烧肉。”
李大爷笑了,皱纹像槐树的年轮,一圈圈荡开。
![]()
这是一个关于守望与成全的故事,像一杯温茶,初尝是现实的苦涩,回味却是亲情的甘醇。
李大爷的槐树下,摆着无数中国父母的缩影——他们以沉默的爱为线,既渴望风筝高飞,又需要感知那根线的轻微颤动。强子代表了拼搏中的一代,他们以物质回报衡量孝道,却忽略了陪伴才是最深的年轮。
故事最动人的矛盾不在于去不去北京,而在于两代人如何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爱。父亲最终用拒绝完成了最后的给予:他给了儿子毫无负累的远方,也为自己留下了有尊严的故土。
那盘永远准备着的红烧肉,成了父子之间最温暖的仪式。它不只是一道菜,更是“我等你回家”的温柔承诺。槐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说:爱不是捆绑,而是深情的目送;孝顺不是迁徙,而是心有归途。
故事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