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点击预约,直播不错过~↓
— 主讲人 —
陈衍景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宜居地球是漫长地质演化的产物。如今我们见到的海洋与大陆分布,并非自古如此,而是地球在数十亿年间通过持续的地质作用逐渐塑造而成的面貌。
造成沧海桑田的变迁的根本动力,是板块构造运动。地球的岩石圈并非完整的一块,而是被划分成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它们在地幔对流等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
大陆板块会因张力而裂开,形成大陆裂谷构造。在大洋板块张裂处,新的洋壳不断生成,推动板块向两侧扩张,形成洋中脊,引发海底扩展。在板块汇聚的边界,密度较高的大洋板块会俯冲至地幔深处,最终熔融消亡,这一过程被称为洋壳消减。洋壳消减导致洋盆缩小和闭合,大陆板块相遇,则会发生强烈碰撞造山。例如,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汇聚,便塑造出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陆碰撞带通常是造山运动,地震区和火山活动的集中地。更重要的是,它们也常常是重要矿产资源的关键富集区域。在板块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热量和压力能够使地壳深部的岩石发生熔融,形成岩浆。板块碰撞也会驱动地下流体的大规模循环,热液携带着岩石中的金属元素流动,在合适的条件下沉淀富集,形成热液矿床。
大陆碰撞造山带有利于金银等多种金属元素的富集,形成规模巨大的成矿带或成矿省,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我国地处多个板块的交汇部位,拥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碰撞带、中央造山带、兴蒙-天山碰撞带等重要的区域,分别对应了许多成矿带和和成矿省。因此,深入理解大陆碰撞成矿规律,不仅有助于地球科学探索,更能提升我们对矿产资源形成与分布的认识,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勘探效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周三开讲”栏目,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陈衍景来为我们讲解关于“宜居地球的沧海桑田与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和找矿”的相关话题。陈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聚焦于矿产资源的研究,在大陆碰撞成矿、流体成矿、环境突变与成矿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原创性成果。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专著3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2004年获青年基金A ,2006年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兼任Ore Geol Rev、地质论评副主编和10余种期刊编委。在教学方面,培养一批研究生和博士后,25人入选国家或省部级人才计划。
陈衍景教授
2025年9月17日(周三)晚19:00-21:00,陈衍景教授将在北大学堂APP、官网及北大学堂视频号、抖音、快手、B站,以及凤凰网、风直播等其他平台进行主题为“宜居地球的沧海桑田与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和找矿”的在线直播讲座。 本期直播为陈教授宜居地球主题的第三期课程,前两期的内容分别为与。您可通过北大学堂APP观看往期讲座回放。
宜居地球是漫长地质演化的结果。板块构造运动驱动了沧海桑田变迁,包括海底扩张,洋壳消减,大陆裂解、增生和碰撞。大陆碰撞带是多种地质作用迸发之地,流体活动强烈,有利于金银等多种元素富集成矿,形成巨型矿床带/省。我国找矿勘查主要实施于大陆碰撞造山带,亟需掌握大陆碰撞成矿规律,提高找矿勘查效率。让我们在本周三晚跟随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陈衍景,共同学习大陆碰撞带成矿的奥秘。
精彩内容,不容错过,快来预约直播吧!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一起阅读科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