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真是跟钱八竿子打不着的?一辈子做玻璃大王,最后居然把几十亿砸进大学,只收五十个学生。这事儿要不是曹德旺,我都觉得是段子。
北大今年本科生招生四千五百人,清华也差不多四千出头,结果福耀科技大学只收五十个。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换个角度说,这招生规模连个省重点高中都不如。你要说他是为了赚钱,那不可能。
按教育部公开的办学数据,一个大学生的平均培养成本在八万到十万一年。福耀科技大学五十个学生,光老师就配六个,等于一个老师管不到十个学生。国内大部分学校是一百来个学生对一两个老师。教育部2022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师生比是18.2比1,你再看看人家的配置,直接翻了个底朝天。
我查了下,福耀科技大学从筹建到开学,曹德旺自己就投了100亿人民币。这不是口头说支持教育,是现金往里砸。根据福州教育局当时的披露,校舍、实验楼、实验室设备全都按顶级配置来。
就这笔钱,他要是放银行理财,一年利息都能养活好几所民办院校。别人开大学,学费收得死死的,目标是自负盈亏,甚至盈利。曹德旺干脆免学费、免住宿费,学生连伙食补贴都有。有人说他傻,可他真是玩真的。
这让我想到一个矛盾点。大部分企业家喜欢强调自己创造就业、纳税多少,说到底还是因为那和利润挂钩。但曹德旺这一票操作,完全不在算账里。
他公开讲过,自己八十岁了,钱留着没用,教育才是最大的投资。问题是,这种逻辑对大多数商人完全没有吸引力。没有回报,没有规模效应,甚至没什么品牌加成。说难听点,这就是赔本的买卖。
可换个视角想,他为什么敢这么干?第一,他的钱多,福耀玻璃2023年净利润超80亿人民币,现金储备厚到吓人。第二,他有底气,他自己没受过高等教育,一直觉得知识改变命运,这成了心结。你要说这是情怀也行,说是执念也对。关键是,他敢把这执念变成现实。其他人动辄喊教育重要,但真掏钱的时候就缩手了。
再往大里看,中国的民办大学普遍走的是扩张路线。比如厦门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招生规模上万人,靠收学费维持运转。
哪怕有些高校强调小而精,但也不会小到几十人的级别。教育部有个硬性要求,本科院校一般要有三千名在校生,才能维持正常评估。福耀科技大学算是政策特批,不然根本不合格。换句话说,他在用一所大学去挑战整个高教系统的惯性。
但问题也来了,这种模式能不能复制?我觉得很难。你要有百亿级现金流,还要有完全不计回报的心态。大多数企业家就算愿意做慈善,也会选医疗、养老这些看得见成效的领域。教育太慢了,今天投钱,二十年后才见成果。社会上不缺口号,缺的是有人能扛住这股寂寞。
有人说这五十个学生太少了,不成规模。
但也有人反驳,少才有精力。按照这个比例,一个学生背后站着两个亿资金池。试问全国还有谁愿意这么花?清华北大再牛,一届本科生四千多人,也不可能做到这种资源倾斜。你说学生会不会被宠坏?那不好说,但至少他们能接触到最好的师资、最先进的实验条件,这不是吹牛。
我倒觉得这事儿本身就是个信号。不是要所有人都学曹德旺,而是告诉社会,教育不是只有规模和指标。有人愿意反其道而行,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醒。很多人骂他傻,其实更多是因为不理解。毕竟我们习惯了“教育产业化”“市场化一旦有人把教育彻底剥离利润逻辑,就会显得格格不入。
想来想去,我还是纳闷,假如你是一个十八岁刚高考完的学生,你会不会选这样一所学校?没有名气,没有校友圈,没有985、211的光环。可偏偏资源拉满,师生比吓人。这事儿要换你,会不会犹豫?#热问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