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坛近些年来像是被按了快进键。去年刚刚上任的女总理佩通坦,还没在总理府坐热椅子,就迎来国会不信任投票和司法罢免审查的“双重夹击”,最终遗憾下台。
与此同时,新总理上台后,中国特使也在马来西亚和泰国代表以及柬埔寨代表进行了交涉,讨论了相关的一些问题。
前总理他信则被在这个时期法院撤销假释、重新收监。
这一连串动作背后,最让人惊讶的是:洪森,在几个月前曾经有过预言。
洪森“说中”的不是天意,而是泰国政治的套路
几个月前,柬埔寨前领导人洪森在一次公开讲话中丢出一句颇具争议的话:“泰国领导人佩通坦,在这个位置上撑不过三个月。”
当时许多媒体将其解读为“外交冒犯”,但没几人真信。现在看来,这话不是威胁,不是诅咒,而是精准的判断。
洪森并不陌生东南亚政治的水有多深。他当年在柬埔寨稳坐江山三十多年,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对政治势力的拿捏能力。
他深知泰国政坛那套“王室-军方-司法-政党”的多角权力分配机制,一旦民选政府得势,背后的保守派就会迅速反扑。
“通话录音门”爆发后,将成为泰国国内反对派的最好借口。
反对党借题发挥,媒体穷追猛打,军方和司法系统“适时介入”,不信任投票和罢免程序几乎同步展开。
洪森的“神预言”不是巫术,而是老政客对政治能量场的精准感知。他并没有预测未来,而是看懂了现实。
总理佩通坦:刚上台就进了风暴眼,谁还在她背后“补刀”?
按理说,新总理上任,应该是民意高涨,但佩通坦上台时期却不是如此,过得比选战还紧张。
前有舆论围攻,后有体制围剿,佩通坦显然被推上了政治断头台。
当时的佩通坦不仅是总理,更是前总理他信的女儿,是“为泰党”的政治继承人。对保守派来说,她的上台就是他新势力的全面回归。
而“通话录音门”,只是一次“合法反击”的机会。
而洪森的预言,也成了“自我实现”的催化剂。国际舆论的发酵让泰国国内的政治势力更加谨慎。
专家分析,这种“预言效应”在东南亚并不稀奇。一个地区性强人的话语,往往会引发政治圈信号链条的连锁反应,影响的不只是判断,更是决策。
换句话说,洪森不但说中了,还可能加快了局势的转变。
中国特使迅速出场,不是干预,而是稳局
就在泰国新总理阿努廷刚刚上任,中国政府东南亚事务特使邓锡军近期在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以及泰国方面的代表进行了交涉。
邓锡军此行,首要议题是柬泰边境的问题。
我们知道近些年来柬泰边境方面的问题一直不是非常的稳定,所以我国当然有必要出面去交涉相关的问题事项。
他信再被收监,这场政治剧还没演完
泰国最高法院近段时间突然宣布撤销对76岁前总理他信的假释令,立即执行收监。
这位离开政坛多年、刚刚回国不到一年、住院“养病”近十个月的政治强人,再次被隔离在高墙之后。这不是司法程序的偶然,而是政治博弈的必然。
对保守派来说,他信依然是最大的威胁。
他虽然没有官职,却是为泰党的“灵魂”,也是前总理佩通坦的“政治靠山”。
这次收监,既是对他信个人影响力的封杀,也是对他信家族和为泰党的一次“断线操作”。
而他信的命运,正是泰国政治轮回的缩影。他的每一次出镜,几乎都伴随着一场政坛大翻盘。他是泰国“政治不死鸟”,也是结构性对抗的象征。
结语:洪森说中了,泰国走到了不得不选的路口
洪森那句“撑不过三个月”的话,如今听来不再是预言,更像是一声警告。他说中了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政治结构的极限。
关键是,泰国是否能从这套反复上演的政治剧本中跳出来,找到一条真正稳定、可持续的出路。
中国的出面交涉稳定局面对于柬泰问题非常重要。
洪森的预言,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东南亚政治的脆弱,也照出了小国在风口浪尖上的不安。真正的问题不是“谁下台”,而是“谁来稳住这个国家”。
而这个问题,终究还是得由泰国人民自己回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