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华人街》:虚假差评:可能面临哪些法律风险?给从未体验过的服务留下差评,并不是一件“无伤大雅的小事”。在法律层面,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可能导致诽谤罪判决、罚款,甚至赔偿损失。来看一看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在线评价的力量
在数字化时代,一条网络评价的影响力巨大。只需几次点击,就能让一家餐厅、一家酒店或某位专业人士获得赞誉,或者让他们多年辛苦建立的声誉毁于一旦。
正因为这种便利,有些人可能会出于报复、恶意竞争,甚至是“恶作剧”而滥用评价系统。可问题是:如果你从未体验过某项服务,却写下一颗星的差评,还附带尖锐批评,会怎样?
很多人以为不会有后果,但法律对此有完全不同的立场。答案是:这属于违法行为,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刑事、行政和民事。
1. 虚假差评可能构成诽谤罪
在Google、Tripadvisor等公共平台,发布虚假的负面评价,很可能构成加重诽谤罪(意大利刑法第595条)。原因在于:
评价损害了商家或专业人士的职业声誉;
评价面向公众传播,潜在受众无限;
通过网络发布属于“加重情节”,即“利用媒体或其他宣传工具实施诽谤”。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批评权”为借口。法律承认的正当批评必须基于真实的事实。如果你从未进过那家餐厅,从未体验过那个服务,或者从未进入过那家诊所,那么你的“批评”缺乏事实依据,本质上是捏造和恶意损害。这种行为并非批评,而是虚构。意大利最高法院(刑五庭,判决18689/2021)已明确否定了此类做法。
2. 违反消费者法:虚假评价属“不正当商业行为”
除了刑事责任,从2023年起,随着欧盟《全渠道指令》(Omnibus Directive)生效,虚假评论已被列入《消费者法典》“黑名单”,属于不正当商业行为。
法律规定,“提交或指使他人提交虚假消费者评论”一律被视为欺骗行为。
在意大利,负责监管的是竞争与市场管理局(AGCM)。一旦立案,AGCM可以对发布虚假评论者处以高额行政罚款。
特别的是,这类违法被视为“危险犯”:AGCM无需证明商家确实因该虚假评论遭受经济损失,只要认定该评论有可能误导消费者、影响他们的消费选择,就可处罚(参见AGCM第31190号决定,2024年5月7日)。
3. 民事责任:商家可索赔损失
最后,受害商家还可以在民事法庭起诉,要求赔偿损失(意大利民法第2043条)。损失可能包括:
经济损失:如订单减少、营业额下降;
非经济损失:如商誉受损、专业形象受损。此类损失,法官可根据情况推定并量化。
如果虚假差评的作者是竞争对手,情节会更为严重:
除了诽谤和AGCM处罚外,还会构成不正当竞争(意大利民法第2598条)。
故意散布虚假消息以损害同行声誉,是最典型、最严重的商业不正当行为之一。
总结
随意留下虚假差评,不仅可能触犯刑法(诽谤),还可能违反消费者法(不正当商业行为),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换句话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恶作剧”,而是可能让自己承担刑事定罪 + 高额罚款 + 民事赔偿的严重后果。
——华人街网站 alexzou编译 消息参考:laleggepertutti.it网,此篇图文报道只按原新闻网站对此事件的说法编译,并不代表译者和本网站观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