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士一这个人,在抗日那会儿,他从一个地主家庭走出来,带着全家投身战场,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河北任丘苟各庄村,高家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户,占地四千亩良田不说,还办厂子、开码头,家底厚实得很。高士一1895年出生在家里的老四,排行最小,大家都叫他高四爷。他小时候读了几年私塾,长大后帮着家里管田产,娶妻生子,日子过得稳当。家里人多,兄弟四个,他分到五百亩地,在村北盖了大宅子,建了十一个独立院落,够一家老小住的。可他不像有些地主那样高高在上,他会和佃户一块儿下地干活,修农具,练马术,还会骑马射箭,附近村里的人都挺服他。
高士一的性格直爽,讲义气,年轻时就爱交朋友,结识了不少当地有头有脸的。他还学了点中医,经常给村民免费看病抓药,乡亲们都说他心善。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鬼子占了东北,国民党不抵抗的政策让他气不打一处来。他在家门口安了收音机,让大家听新闻,公开骂那政策是卖国。家里儿子高万德在保定读书,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一二九运动,被学校开除回家,高万德回家后和高士一聊起救国道理,这也加深了他对时局的认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华北形势急转直下。高士一看到日军烧杀抢掠,村里不少人流离失所,他觉得再坐视不管,就对不起祖宗对不起乡里。
9月,娘娘庙事件成了导火索。日本鬼子和伪军被当地村民伏击,损失惨重,之后他们带了大队人马回来报复,炸村子、杀百姓,数百人死伤,千把人逃难。高士一亲眼见这惨状,决定不能再忍。他召集家人商量,把家产变卖支持抗日。家里老一辈起初不同意,觉得家业百年积累,丢了可惜,可高士一坚持,指出国破家亡,田地也没用了。最终,全家同意捐出钱粮金银,他带头拿出积蓄,卖掉部分房产,凑了笔不小的资金。10月,他和高万德、共产党员杨琪良一起,组织人民自卫军第五路军,他任总指挥,杨琪良管政治工作。高万德是年轻人,带劲儿足,帮着招人。部队起步几十号人,多是周边农家子弟,很快发展起来。
第五路军在冀中平原活动,打击日伪军。高士一用自家资源买枪支弹药,部队到1938年2月,已有三四千人。春节前,缺粮少饷,他出面在县城开会,号召当地士绅有钱出钱有粮出粮,自己先捐五千大洋,其他人跟风捐了一两千,渡过难关。这笔钱买了米面布匹,分发给战士,部队士气大振。日军把高士一的队伍当成眼中钉,几次围剿都吃亏,损失上千人。高士一的部队也打了多场硬仗,收复几个小镇,杀伤日军一千六百多。国民党那边也来拉拢,8月,邵鸿基以联络员身份来见他,许诺高官武器电台,还抬出蒋介石,高士一一口回绝,把情况报告给党组织。
部队发展快,上级及时调整番号。1938年6月,第五路改成八路军三纵队独立第一支队,高士一任司令员,杨琪良任政治部主任。9月,又改冀中军区独立第四支队,他继续指挥。1939年1月,八路军120师进驻冀中,带来一批长征老干部。2月,这些干部分到支队,幸世修任政治委员。不久,幸世修和杨琪良介绍,高士一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28日,独立第四支队三个团和120师715团合并,成立120师独立第一旅,高士一任旅长,王尚荣任副旅长,朱辉照任政委,幸世修任副政委,杨琪良任政治部主任。这升职来得突然,高士一从地主出身直接管一旅人马,旅里不少老红军干部有意见。他们经历长征,战场上出生入死,看到一个没打过大仗的地主当头,私下议论纷纷,觉得不合适。
高士一没急着争辩,4月就带队去南留路打仗。这仗打了三天三夜,对上日军27师团吉田大队,全歼七百多人。部队从村舍出发,设伏包抄,战士们轮番上阵,缴获不少武器弹药。这场胜仗让老干部们服气,他们看到高士一指挥有方,部队是他一手带起来的,很快就打成一片。独立第一旅从此名声在外,在冀中打游击,破坏日军补给线,扩大根据地。1940年1月中旬,旅调到晋西北,和当地部队合编,负责巩固抗日根据地。那里山多沟深,他们修工事、打伪军,站稳脚跟。1942年,又奉命去陕甘宁边区绥德县,接替359旅防务,保卫边区和党中央。高士一指挥巡逻训练,确保防线不出岔子。
1943年4月,高士一调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毛泽东亲自接见他,问当旅长后有没有人排挤。高士一说刚开始有质疑,现在大家像兄弟一样。这话让毛泽东放心,也体现出对他的关心。高士一出身特殊,在部队里难免有看法,但通过实际行动,他证明了自己。抗日后期,独立第一旅继续在边区站岗,打击国民党封锁,保障后勤。1945年日本投降后,高士一转到后方工作,调到晋绥军区后勤部任副部长。解放战争打响,他虽年过五十,仍管后勤运输,第一野战军推进西北时,供给线全靠他保障,运粮运弹,支援前线。
新中国成立,高士一没上前线指挥,转入地方建设。先在西北财经委员会任副秘书长,后到西北建筑工程局当副主任。1955年授衔时,他没评军衔,因为早离作战部队,但他没怨言,继续干活。1961年,周恩来安排他到北京,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他在北京安顿下来,参与咨询工作,直到1968年6月16日因病去世,享年73岁。高士一的一生,从地主到革命者,靠的是实打实的行动。他捐家产抗日,不计个人得失,在部队里用战绩服人,后勤上也出力不少。这故事告诉人,救国没门槛,关键看你怎么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