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摩尔定律放缓,半导体产业进入算力驱动时代,AI、大模型训练、5G通信、自动驾驶等场景推动芯片向高并行度和高集成度发展,单颗芯片的功耗水平快速攀升,散热问题已从“优化设计”转变为“制约性能的物理瓶颈”。数据显示,GPU/AI芯片领域,NVIDIA H100、华为昇腾910B等高端GPU功耗已逼近700W,未来Blackwell/昇腾下一代产品预计突破1000W;数据中心CPU方面,Intel Xeon Sapphire Rapids、AMD EPYC Genoa平均功耗达400–500W,超高规格配置可突破700W;5G/6G基站射频芯片的单个射频功率放大器发热密度超过300 W/cm²,远超传统散热极限。在此背景下,传统散热材料已难以满足需求,金刚石散热技术因其独特优势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一、背景:芯片功耗持续攀升下的散热挑战
①GPU/AI芯片:NVIDIA H100、华为昇腾910B等高端GPU功耗已逼近700W;未来Blackwell/昇腾下一代产品预计突破1000W;
②数据中心CPU:Intel Xeon Sapphire Rapids、AMD EPYC Genoa平均功耗已达400–500W,超高规格配置可突破700W;
③5G/6G基站射频芯片:单个射频功率放大器发热密度已超过300 W/cm²,远超传统散热极限。
二、传统散热材料的局限性分析
①铜(Cu):约400 W/m·K,热导率不足,重量大。
②氮化铝(AlN):150–200 W/m·K,热导率低,难以应对700W+。
③碳化硅(SiC):270–350 W/m·K,成本高,导热有限。
三、金刚石散热技术的核心优势
①极高热导率:可达2000–2200 W/m·K,是铜的5倍以上。
②超高热流密度承载能力:可支持>1000 W/cm²的散热需求。
③电绝缘性:不同于金属材料,金刚石天然绝缘,避免漏电风险。
四、金刚石散热的主要应用场景
①AI数据中心:单机柜功耗从30kW→100kW,GPU必须配备金刚石热沉片;
②高性能计算(HPC):百亿亿次级计算机CPU/GPU散热完全依赖金刚石;
③5G/6G通讯基站:功放模块热流密度超极限,金刚石基片成为核心材料。
五、金刚石散热材料的市场前景展望
①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不足10亿美元,预计2030年超过100亿美元,CAGR>100%;
②中国市场:目前不足1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达300–400亿元人民币;
③龙头企业:Element Six(国际)、住友电工(日本)、国机精工(中国)。国机精工已进入华为供应链并实现千万级出货,具备国产替代优势。
六、最后总结
当芯片功率突破700W,传统散热材料全面失效,金刚石散热成为唯一可行方案。随着AI、5G、新能源汽车和军工应用的爆发,金刚石热沉片市场将在未来5–10年迎来百倍增长。其中,中国企业凭借完整产业链与政策支持,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从追赶到领先的跨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