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你以为庭前会议只是法官走过场?长葛真实案例告诉你,它竟能左右案件生死!刑事辩护中如何抓住这个关键程序?陈晓峰律师用实战解析,教你扭转乾坤!
文章正文
误解:走过场的“碰头会”?
很多人对“庭前会议”的概念很模糊,甚至不少当事人和家属认为,这就是开庭前法官和律师随便聊聊的环节,无关紧要。这实在是大错特错。记得前阵子在长葛法院办理的一起数额较大的帮信罪案件。法官通知召开庭前会议时,当事人的父亲就忧心忡忡地问我:“陈律师,这还没正式开庭呢,法官叫我们去能说个啥?该不会就定调子了吧?”这种担忧很有代表性。刑事辩护无小事,庭前会议更非形式主义。它是《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重要程序,目的恰恰在于解决那些可能影响正式庭审顺利进行的程序性问题,甚至能为辩护打开新局面。
实战:扭转乾坤的关键战场
庭前会议的核心功能是什么?法律规定的很清晰:解决非法证据排除、证据开示、申请调取新证据、回避等程序性争议。它的价值,恰恰在于能把那些影响案件走向的关键争议点,提前拿到“桌面”上解决,避免在庭审中“突然袭击”,更能防止因程序问题导致庭审中断。在我处理过的一起许昌地区的诈骗案中,争议焦点就是一份关键的银行流水记录。我们在阅卷时高度质疑该证据收集程序的合法性。如果按部就班等到庭审时再提出排除申请,不仅会打断庭审节奏,还可能导致重新调查、二次开庭,极大拖延诉讼进程。最终,我们选择在庭前会议上系统提出质证意见并正式提交了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这个环节的充分抗辩,有效推动了法官更审慎地审视这份证据,为后续的辩护奠定了基础。
策略:抓住机遇 精准出击
如何才能在庭前会议中有效发挥作用?这需要极充分的准备和精准的判断。首先,深入研究证据材料,找出所有可能的程序瑕疵或证据硬伤,比如询问笔录是否遗漏侦查人员签字、讯问录像是否完整、扣押清单是否规范等等。其次,必须形成系统、清晰的法律意见书,详细阐明申请事项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和理由,不能只是泛泛而谈“证据有问题”。最后,在庭前会议发言时,要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学会运用法律语言和规则进行有力论证。在我办理的那起帮信案中,正是凭借庭前会议阶段对几份关键电子数据取证合法性提出的专业质疑,并辅之以类案检索报告和相关技术标准说明,成功促使检察机关在后续正式庭审前对部分指控事实进行了重新评估和调整,大大减轻了当事人可能的量刑压力。
忠告:程序正义并非口号
常有人将“程序正义”视为抽象的法律术语,认为只要案件事实清楚,程序如何走无关大局。这种观念是极其危险的。程序正义不仅仅是为保障实体公正,其本身就是正义的一部分,尤其关乎对当事人基本诉讼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庭前会议就是程序正义的生动实践。它为控辩双方提供了充分交流、解决程序障碍的平台,让庭审焦点更集中,保障诉讼更高效、更公平地推进。对于当事人而言,请务必重视每一个法律程序节点,积极配合你的律师,抓住每一次可能影响案件结果的机会。尊重法律程序,善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才是真正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正确之道。
任何刑事法律问题,欢迎咨询陈晓峰律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