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阅兵式仪式上,扎堆亮相的无人作战装备相当吸睛,尤其是几款无人机让美媒感叹,中美差距在逐渐拉大。
此次阅兵最让外界眼前一亮的是被称为B型的大型隐身无人机,美国“动力”网站对其进行了报道。它的尺寸和歼-10中型战斗机差不多,无尾设计的外形极具科幻感,是一款无人版的隐身战机。
这款无人机采用了改进型的三角翼,同时搭配机身两侧的进气道,单台加力涡扇发动机的喷口还做了锯齿状的处理,或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
它的机腹疑似藏着大型的内置弹舱,这种设计既能够使自身不易被雷达探测,同时又能挂载空空导弹或者精确制导武器。
其机头下方那个类似于F-35的光电瞄准系统的传感器,可让它具备侦察功能。作为可侦察、打击、参与空战的无人机,它因而被官方暂定为“无人制空作战飞机”。
另一款则选择了兰姆达机翼和CARET进气道的组合。独特的机翼折线造型,配合斜切式进气口,在兼顾隐身性能的同时,也可以为无人机赋予更强的低速机动能力。
这两款无人机,均采用了无尾翼的大胆设计。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是传统战机保持平衡以及实现转向的有力装备,但也是雷达波的强反射源。此次取消了尾翼,相当于是砍掉了无人机上最大的隐身短板,再加上机身表面的涂层和一体化的设计,其隐身能力大幅提升。
在成飞和沈飞的六代机上就曾采用过类似的设计,如今空战无人机先行落地,足见中国在六代机技术上的运用早已胸有成竹。
在此次无人机方阵中,侦察机、攻击型、察打一体型无人机大家都比较熟悉,而空战型无人机梯队中无人僚机和自主空战无人机,二者有着较大的区别。
无人僚机主要负责帮有人机挂导弹、投射导弹,而自主空战无人机拥有自主决策的能力。
它搭载了先进的AI系统和航电设备,能够自主识别敌机、判断威胁等级、规划攻击路线,甚至能够根据战场的形势调整战术,不需要后方操作员指挥,能够独立作战。
而且自主空战无人机的体量,比枭龙战机还大,和歼-10相当,是中型战斗机的规格。机身内部空间越大,燃油可装载量也越大,航程就越远,而且可携载的导弹也更多,作战能力更胜一筹。
此外,有人战机的机动动作,往往受限于飞行员的身体承受能力,像大角度俯冲或者连续翻滚等极限动作,有人战机很难完成。而在空战中,无人机则没有这种顾虑,可以灵活躲避导弹、抢占有利攻击方位。
中国的自主空战无人机已经亮相,而美国却还在忠诚僚机的试验阶段徘徊,二者差距一目了然。
美国现在的主力战机仍然是F-22和F-35两款五代机,虽然特朗普曾喊话要加速六代机的研制,并且提出了试飞的时间节点,但是从目前的进展来看,美国的六代机仍然处在试验阶段。
美国在无人机领域仍然注重于忠诚僚机的研发,其主要任务还是配合有人机作战,而其自主决策能力、隐身性能和武器挂载量都远不及中国的空战无人机,甚至连战斗机的门槛都没有达到。
中国无人机前期主要是靠仿制来摸索门道,一开始是引进了苏联的拉-17喷气式无人靶机,后来因为外部技术中断,只能自己研究测绘仿制,直到1977年才将长空一号仿制成功。之后,北京航空学院又根据缴获的美军火蜂无人机进行逆向研发,1972年实现首飞,研制出长虹一号,这也是中国第一款高空无人侦察机。
2000年之后,中国无人机才真正迈入自主研发的快车道,先后有翼龙、彩虹系列无人机接连亮相,性能直接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去年珠海航展上,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以母舰投送和蜂群执行的战术,展示了中国无人机的研发不断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突破。
曾经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与美国存在着二三十年的代差,而今科研人员啃下了技术的硬骨头,用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完成了中国军工的逆袭。
自主无人机领域的竞争,本是中美的关键赛道,而中国凭借着显著的优势,占据着有利的位置。中国作为全球无人机的主要出口国,不仅技术上持续地突破,而且成本上也能进行有力的控制,而这种规模化生产以及极大的成本优势是美国短期内难以企及的。这使中美军事技术不再单方面向美国倾斜,也为中国在博弈中争取到了更多的话语权。
外媒一致认为,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给予了大量的投入,许多技术领域与领先大国持平,有些甚至实现了超越。中国早已摆脱了依赖俄罗斯或者其他外部体系的时代,而这种自主研发的能力愈发强大,中国装备的可持续性将非常高。
此次阅兵中展示的武器,特别是无人机和导弹,非常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也让世界见证到了中国的智能化作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