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大家好,我是社长,老K。专注分享智能制造和智能仓储物流等内容。
新书《》
新书《》
新书《》
新书
2025年上半年,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正在中国仓储物流行业上演:先导智能、北自科技、兰剑智能、东杰智能四家头部企业不约而同地交出了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的亮眼成绩单。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
同比增长
归母净利润
海外业务亮点数据
先导智能
66.10 亿元
14.92%
7.40 亿元
海外收入 11.54 亿元(+5.42%),海外毛利率 40.27%
北自科技
9.46 亿元
1.41%
0.76 亿元
新增海外订单 1.40 亿元,在手订单 52.66 亿元
兰剑智能
10.95 亿元
24.38%
-0.24 亿元
海外收入 5628.13 万元(+164.10%),新增订单 15 亿元(+96%),海外项目 1.4 亿元
东杰智能
5.39 亿元
24.90%
0.06 亿元
境外收入 2.24 亿元,占总营收近四成
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企业业绩飙升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推动力——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摩擦频发的复杂环境下,中国仓储物流装备制造商却在国际舞台上频频斩获大单,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密码?
从量变到质变:毛利率与市场份额双重突破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先导智能海外业务毛利率跃升至40.27%,标志着企业发展模式从追求规模向注重质量的根本转变。
兰剑智能通过参与美国、德国、韩国等多国展会的"精准触达"策略,海外收入实现了惊人的164.10%增长,达到5628.13万元。
北自科技则凭借1.40亿元的新增海外订单,在手订单总规模攀升至52.66亿元。
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单个企业的成功,更是整个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创造"转型的集体跨越。
全球布局深化:从边缘参与到核心供应商
东杰智能的表现更具说服力——其境外收入达到2.24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接近四成,业务足迹遍布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深度参与当地供应链体系,获得了米其林轮胎等世界500强企业的长期合作订单。
从应用场景看,企业们也在不断突破边界,从传统的玻纤、医药领域扩展到白酒生产、轮胎制造等新兴领域,市场触角越伸越长。
四家仓储巨头的集体出海成功,标志着中国智能制造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从过去的"中国制造"到如今的"中国智造",从简单的代工生产到复杂的系统集成,中国企业正在全球价值链上实现位置的跃升。
这不仅是几家企业的个体胜利,更是整个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当海外收入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仓储物流装备的全球化收获期已经到来。
知名企业
入群:
--海外项目英语手册--
--仓储物流自动化项目避坑手册--
--智能仓储项目实施指南:甲方必读--
-智能仓储物流技术研习社-
欢迎大家到本文底部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