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被讹,已经够寒心了。
现在更绝,9月12日兰州街头,一女子扶大爷过马路,还没扶上,就先挨了一巴掌!
女子的眼镜被打掉了,网友们的心也被打寒了。
尽管后来警方介入,责令大爷道歉,可以后再发生这种事,还有人敢伸手吗?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扶人反被打
9月12日晚上7点,天色渐暗,路灯还没完全点亮,正是视线最模糊的时候。
兰大二院门前的临夏路上,车水马龙,大家都急着回家过周末。
就在这时,车流中出现了一个身影——一名黑衣老人正艰难地横穿马路。
他的双手各拎着一个塞得满满的袋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让人揪心的是,这里根本没有斑马线!老人每走一步都像在冒险。
为了让他安全通过,司机们不约而同地停下车等待。
尽管老人步伐缓慢,将整条路都堵死了,也没有一个司机按喇叭催促。
或许老人颤颤巍巍的步伐,实在太让人不放心了,一名红衣女子就从副驾驶跳了下来。
她没有丝毫犹豫,小跑着到了老人身边,伸出手打算扶他过马路。
然而,就在她的手即将碰到老人胳膊的瞬间——“啪!”
老人突然转身,左手狠狠地挥向女子的脸,把她的眼镜都打飞了出去。
这一巴掌来得太突然,女子直接愣住了。她保持着伸手的姿势,整个人像被定格了一样。
几秒钟后,她才缓缓抬起手摸向自己的脸颊,那里火辣辣的疼。
可老人反应却让人心寒,他只是冷冷地回头看了一眼,眼神里没有一丝愧疚。
然后,他就慢悠悠地继续往前走,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女子难堪极了,弯下腰捡起眼镜后,就捂着脸,低着头快步走回了车上。
那落寞的背影,就连目击者都为她感到心酸,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个。
他觉得人家好心好意去帮忙,结果挨了一巴掌,这让以后谁还敢做好事?
于是,王先生当晚就调出行车记录仪,把视频发到了网上,想让大家评评理。
网友炸锅
视频一发出,立刻引爆了网络。短短几小时,转发量就突破了百万。
大部分网友都为红衣女子抱不平:“看着都心疼!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委屈。”
大家都觉得,老人这一巴掌打的不止是红衣女子,更是所有热心肠的人!
如果好人要被这样对待,以后谁还愿意当个热心肠?
不过,也有人试图理性分析,觉得老人可能不是故意的。
他或许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把女子当成了威胁,或许是天黑看不清,老人是条件反射。
因此,就有人建议女子下次帮忙前最好先打个招呼,避免误会。
当然,质疑视频真实性的声音也不少,觉得女子是在摆拍博眼球。
还有人猜测是不是有司机按喇叭催促,惹恼了老人。
眼看舆论愈演愈烈,王先生赶忙出来澄清,那位女士确实是真心想帮忙的,他看了全程。
当时,所有司机也都很有素质,没有一个人鸣笛催促。
而随着事件发酵,多家主流媒体也开始关注。
在大家的一致呼吁下,警方很快介入调查,找到了涉事老人,也联系上了红衣女子夫妇。
警方的态度很明确:不管什么原因,动手打人就是不对,必须道歉。
不能让好心人寒心,要给社会一个公正的交代。
其实,看到这个新闻,很多人想起了今年5月发生在甘肃的另一件事。
周女士在小区遛狗时,发现一位坐轮椅的老人翻倒在沟里。
她二话不说跳下去救人,一边扶起老人一边大声呼喊家属。
谁知老人的儿子赶来后,不但不感谢,反而诬陷是周女士的狗把老人扑倒的。
“不是你干的,你扶什么?”这句话像刀子一样扎在周女士心上。
幸好小区有监控,警方调取录像后证明了周女士的清白。
两个月后,老人儿子迫于压力写了道歉信,但信里“被迫道歉”的措辞让人看了更生气。
周女士越想越委屈,把这事发到网上寻求公道。
结果8月5日,老人儿子又报警说周女士泄露隐私,直到现在,两人的矛盾还没调解完。
我们该怎么办?
两件事放在一起看,问题就很明显了:善意太脆弱了。
你想帮人,人家却防你像防贼。你一片好心,换来的可能是误解、诬陷,甚至挨打。
人与人之间,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互相提防?
对此,很多人觉得是因为制度保障不够完善,做好事的人得不到保护,反而要自己承担风险。
久而久之,没有制度撑腰,大家就不敢当好人了。
当然,也有人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老人为什么要横穿马路?因为附近没有人行横道。
为什么天黑了还在外面?可能是城市对老年人不够友好。
这些基础设施的缺失,也是导致悲剧的原因之一。
回到兰州街头的这一巴掌,它打疼的不只是红衣女子的脸,更是整个社会的良心。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个女子,看到老人在车流中摇摇欲坠,你会怎么做?
冲上去帮忙,可能挨打;袖手旁观,良心不安。但这种两难的选择,不该成为我们的日常。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道歉,更是反思。
如何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何保护那些愿意伸出援手的人?
也许下一次,当我们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可以先打个招呼:“大爷/大妈,需要帮忙吗?”
给对方一个心理准备,也给自己一份保护。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事件就关闭了善良的大门。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像红衣女子这样的人,即使可能受伤,依然选择善良。
结语
这一巴掌,打醒的应该是整个社会。我们需要的不是冷漠,而是更好的制度、更多的理解、更深的信任。只有这样,下一个红衣女子出现时,她伸出的手才不会颤抖,她的善意才不会被辜负。
【参考文献】
潇湘晨报-2025-09-14——《兰州一老人拎东西横穿马路,女子搀扶却被打飞眼镜,当地警方已找到老人》
环球网-2025-08-07——《“不是你干的,你扶啥?”女子称扶老人后反被诬陷,维权近3个月等来“阴阳”道歉信,对方还报警称其泄露隐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