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扫街榜”的飞轮动力链 ◎闭环之惑与生态协同 ◎被忽视的生态与想象空间
一个看似轻量的“高德扫街榜”,缘何刷屏无数?而且,前后3日,它简直成了阿里集团市值腾跃的助推器。
主流观点说,榜单立足两大真实数据(导航轨迹+芝麻分)与出色的AI化能力,在底层评价体系方面颠覆了美团点评们的UGC评价机制,引爆了阿里集团本地生活到店服务的想象空间。
由于到店是美团高毛利业务,好事者还表示,“扫街榜”直接对其现金牛发出了威胁。看美团股价,对应3日,确实跌跌不休,几近杯弓蛇影。美团堪称2025年以来资本市场失意最重的科技股了。扫街榜首日4000万用户涌动,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印象。
不过,一项由高德地图CEO郭宁带队“秘制”3个月、被视为重启到店业务的重磅产品,出发点不可能仅为冲击对手而生。它一定事关高德的未来,并承载着阿里集团某种梦想。
回到几个月前。当阿里将饿了么/飞猪纳入中国电商事业群、强化即时零售时,围绕高德就已产生一种期待:原本地生活版图就只剩下它。不久,阿里又澄清一条信息:高德不会并入淘宝。无疑,它必须以更为独立的姿态探索到店新出路了。
此次发布会前,阿里内部朋友用“战略级的业务”描述“高德扫街榜”。
熟悉阿里的明白,两年前,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定义过首批“战略级创新业务”,包括钉钉、夸克、闲鱼、1688。遴选标准是:1.面向未来,具备足够大的市场空间;2.独特的市场定位;3.符合用户需求趋势和AI驱动战略。
“战略级的业务”与“战略级创新业务”有差异。“高德扫街榜”不是一个独立公司,但就创新性而言,可谓精准匹配上述标准,应该说也代表着此刻的高德整体。
上面条件3非常明显。尤其AI驱动。高德最近两年快速AI化,上半年发布了原生AI化高德地图,业界最早。这一步,其实也是“扫街榜”推出的底气之一。本质上,它就是数据智能产品。条件1不必展开。外界反复渲染10万亿规模,粗放,但足可想象。我反而更重视条件2。一种技术趋势确立后,市场定位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最稀缺的。这里就需要理解“扫街榜”背后的商业逻辑。
“扫街榜”的飞轮动力链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如何合理描述它。突然意识到,没有比吉姆·柯林斯定义的“飞轮效应”更适合它了。简直像是为它量身定做。尽管还需要持续验证,但“高德扫街榜”整个产品逻辑就是一种经典的飞轮。
吉姆·柯林斯定义“飞轮效应”分析框架,有几个条件:1.一个飞轮必须具备不可阻挡的动力链;2.触及商业本质的差异化起点,也是核心竞争力;3.用户价值与燃料循环的左右分工;4.可验证的成功;5.作为架构而非单一业务的属性。
看看“高德扫街榜”与这一框架的吻合度。
它的整个动力链,本质上就是以“真实数据”为起点、以用户价值为核心、以“生态协同”为燃料的自我强化循环系统。
“真实数据”正是此次发布会强调的差异化竞争力。“导航轨迹(数据)+芝麻分(信用)”,堪称真实行为与信用的双重保障。
其中,高德地图日均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1300万导航目的地、超15亿公里日导航里程,构成了庞大的行为数据库。这些数据近乎不可伪造。因为,用户是否专程到店、多次消费(回头客榜)、远距离前往(轮胎磨损榜),导航轨迹都能客观呈现。这些指标无法通过刷单伪造。而信用加权上,所引入的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不仅验证用户真实性,还通过信用资产化激励优质商家。信用分高的更易被推荐,从而形成“好服务、高信用、高排名”的正循环。
如此,整个动力链中,“扫街榜”就自然呈现为四个关键环节的咬合:越用越准、越准越吸引用户、越吸引用户越能反哺生态。这是一种增强回路,最终能实现指数级增长。上线首日,扫街榜就吸引了4000万用户爬榜、并产生行动,商家到店率平均提升了20%。
闭环之惑与生态协同优势
外界当然也有不解处。比如有人认为,“高德扫街榜”没有交易闭环,只是信息决策,或者是流量分发,价值链短。这里面有些认知误区。
平台通常都会力求闭环。不止是动力链问题,还有核心数据、用户体验,并涉及到收费模式,直接影响财务面。缺乏闭环,若是自营,会少很多收入;开放合作,无法获得交易佣金;若是广告经营,就难称得上效果广告。
高德闭环确实是个多年话题。它有部分便利处。主要是地图的工具属性太过强烈,用户习惯跳转平台,难以形成直接转化。但也要看平台的系统网络与生态协同力。高德当然会力求平台能实现交易转化。但实现路径未必如同业:
1、“扫街榜”还需要时间沉淀,以积累更高的口碑与人气。高德承诺榜单永不商业化,但短期若刻意寻求交易闭环,过度营销,可能弱化榜单影响力。
2、“扫街榜”若刻意追求平台内部独立闭环,没地推与补贴很难奏效。要知道,美团、抖音都有大批地推。高德未来也会有独立的团队,但不可能重新复制美团地推模式,否则“扫街榜”就没什么意义。而且,高德刚盈利,按集团要求,不太可能做这种投资。我甚至觉得,“扫街榜”就是高德此刻平衡收入与获利增长的模式。
3、榜单真实数据支撑,对应的几乎都是确定性消费。就是说,扫街榜本身就有自然的闭环导向。只是后端如何承接而已。这就需要具备生态协同力。
而“高德扫街榜”飞轮,一大优势恰恰就是生态协同。它的动力链能突破单一业务边界,成为阿里集团本地生活战略的“超级枢纽”。高德不追求闭环,但可以通过轻量化导流将用户需求精准分发到淘系、饿了么等兄弟单元。
比如,用户在榜单发现餐厅后,可跳转淘宝购买代金券,也可以通过饿了么预约到店自提。这种“前端决策、后端履约”的结构,近似流量平台“种草(决策)+履约+闭环”的模式。“高德扫街榜”一下成了整个本地生活链路最前端的一个新引擎。它既能规避美团式的重资产投入,又能激活阿里生态。当榜单流量转化为淘系GMV增长、饿了么订单提升时,交易数据会回流,反哺榜单优化,从而形成“数据沉淀、生态赋能、商业变现”的完整闭环。这也是到店与到家的协同。
这种架构,既能让高德保持独立性,不会损伤它的地图LBS核心支撑、空间智能体定位,又能让阿里在本地生活战场获得“四两拨千斤”的战略优势。
事实上,高德上面也有不少闭环与近似闭环的预订。在一个充满确定性的平台上,可以说,“预订即闭环”。
被忽视的前端生态能量与未来想象
还有两点非常关键,反而最容易被忽视。
那就是,当外界反复强调最终交易闭环时,其实,高德整合的前端生态要素,会率先释放能量。比如,地图、导航虽然免费,但基于真实数据的榜单催生了高频使用黏性。数据显示,榜单发布后,用户日均打开高德地图的频次提升了37%,流量大涨,本地生活到家服务“第一决策平台”的品牌形象凸显。而平台聚合的打车等业务,也会为高德贡献技术收益或交易佣金。
2025Q3(非自然年),高德扭亏为盈。其中,打车业务的增长与成本优化是关键因素。此外,广告收入增速虽有下滑,但结构化调整优化了毛利。
实际上,高德一直是兼容2B、2C的平台。“扫街榜”旋转的飞轮中,还有很多不易觉察的支撑体系、衍生的业务。比如,阿里云计算,以及由它支撑的AI都在受益。这也是“高德扫街榜”战略级业务定位的核心一面。
当然,还有更多围绕LBS、车、空间建构的服务,凭借海量、高频的用户群、庞大的流量分发,高德早有本地生活万花筒的雏形。过去外界认为它“泛而不精”,价值链较短,缺乏生态协同。今天,AI的能力,使得它有了深耕流量与数据智能的空间,“高德扫街榜”还只是个开始,它为诸多垂直场景的探索打了个样,后面关联着开放的合作。
这种形态的高德,本就不必寻求每个行业场景都能交易闭环。只要心怀用户与伙伴,只要它的地图与导航基业不荒废,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拓展生态边界,它就是一个巨型的“空间智能生态操作系统”,当然也是一个精准流量的分发枢纽。而且,这个产品天然中性。它应该非常适合国际化。这是值得想象的事。
有人经常说,它从工具走向平台生态。说多了,好像“工具”有什么原罪。事实上,真正强悍的操作系统,都是立足核心工具建构的体系。你可以超越工具属性,但绝不能荒废工具。没有了它,“扫街榜”飞轮的起点就无法成立。
未来高德的生态或许不逊于淘宝效应。
外界喜欢谈扫街榜对美团评价机制的颠覆。事实上,我觉得,它对字节跳动甚至淘系都有相当的影响。
一个例子就明白。“扫街榜”虽然承诺自身永不商业化,但生态协同的动力链中,从决策到履约,不但精准、充满确定性,而且还是智能化的系统。过去我们谈品效合一、品效协同,其实底层链路很多是中断的,“扫街榜”为生态伙伴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这样的高德,你还担心它的增长么?
“扫街榜”本身就是一种出色的增长机制。而且是共赢的。
“扫街榜”飞轮转动中。短期虽很难贡献较高营收,但在生态协同下,它应该会创造不错的毛利。拉长时间,营收与获利双增的局面应该可期。这个单元的价值,值得重估。早期它曾有过IPO之旅,后来退市。未来,这一战略级业务,或许还有潜在的想象空间。
而这必将有利于优化阿里集团的财报。在经历了过往5年尤其最近两年复杂的重整后,阿里集团整个业务版图正聚焦“大消费+云AI”,其中两大主业淘系与阿里云已重新恢复增长动能,而四大业务象限结构清晰,富有发展的节奏。
眼下的它,许多原本不明朗的因素已消除,正步入一段稳健向上的周期。而这种动向,显然也早已为投资人捕捉,年初以来,阿里集团市值飙升逾92%,属于港股科技板块表现最好的龙头之一。
夸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