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跟随ESC 2025,开启肥厚型心肌病精准诊疗新征程。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肌病。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单中心的研究数据发现,在该院心肌病门诊及住院患者中,HCM占比高达45%,并且呈持续上升态势[1]。然而,来自普通人群筛查性研究获得的患病率与临床诊断HCM患病率之间的差异,说明相当一部分无症状HCM 患者可能未被确诊[1]。与此同时,在HCM领域,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中的应用率远未达到指南的要求。如何对HCM患者进行精准诊断,进一步降低HCM的漏诊率,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8月29日至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于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本次大会围绕HCM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突破及管理策略展开多维度深度探讨,为临床医生优化HCM诊疗路径、提升疾病管理水平提供了丰富的循证依据。
医学界有幸邀请到安徽省立医院高超教授,对ESC 2025大会上HCM诊断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深入解读,分享其独到见解,为中国医生的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作出指导。
Q1:8月29日至9月1日,备受瞩目的ESC 2025于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在本次会议中,围绕HCM的临床诊断,都展开了哪些精彩的分享,能否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下?
高超教授:
本次ESC 2025大会第一天下午,会议主席Thomas F. Lüscher教授向全体参会者汇报,本年度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三大期刊上共发表44篇ESC相关研究论文,其中,有多项来自中国学者的重要原创研究,并有两项在医学顶刊
Lancet发表:一项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杜昕教授团队开展的“流感疫苗接种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研究(PANDA Ⅱ)”,另一项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团队重磅发布的全球最大规模高血压强化降压个体数据荟萃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治疗方向指引。
此外,本次大会还呈现了多篇发表于《欧洲心脏病学杂志》等期刊的研究,同时有包括心脏搭桥相关研究在内的多项重磅研究处于待发表阶段。在HCM领域,亦有MAPLE-HCM及ODYSSEY-HCM等诸多重磅、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成果发布,此外,还有通过深度挖掘临床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开展的相关研究,为HCM诊疗提供了新的助力。整体而言,在本次会议上,与会者接触到大量前沿研究与临床思路,获益良多。
Q2:众所周知,临床上引起心肌肥厚的原因多样,对于出现心肌肥厚的代谢性或者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在治疗上与HCM存在本质区别。因此,需予以系统地鉴别诊断,优化患者的管理[1]。我们了解到,在本次会议上,围绕HCM与综合性代谢型心肌病(Syndromic and metabolic cardiomyopathies,SMCs)的鉴别诊断也有新成果发布,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高超教授:
我们知道,SMCs患者在初始评估时可能表现为左心室肥厚(LVH),这可能导致其被误分类为HCM。本次会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总结了SMC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SMCs队列与HCM队列的心血管结局[2]。
研究方法[2]: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于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开展(研究时间:2015年8月-2023年12月)。SMCs的诊断通过基因检测及肌肉活检组织病理学分析确认;HCM对照组按性别、年龄、入组年份以1:2的比例进行匹配。基线评估内容包括心脏磁共振(CMR)参数与基因谱分析,LVH的定义参照2023年ESC HCM诊断标准。主要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力衰竭住院、心肌梗死、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除外)、血栓栓塞事件、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以及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定义的大出血。研究构建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逐步校正:模型1(仅校正年龄与性别);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通过向后选择法额外校正临床协变量)。
研究结果[2]:研究共纳入291名参与者(97例SMCs患者,194例HCM患者),其中51.2%为女性,中位年龄为26岁。214例患者(73.5%)存在钆延迟强化(LGE)。两组间LVH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在中位随访762天期间,SMCs患者的主要终点发生率显著更高(41.2% vs. 11.3%;p<0.001)。在所有校正模型中,SMCs均是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
研究结论[2]:与HCM患者相比,SMCs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程,其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是HCM患者的3.7倍。这些研究结果强调,在LVH的鉴别诊断中,纳入基因检测和代谢筛查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具有非典型特征的病例。早期识别SMCs可能需要加强临床监测,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
Q3:除了与内分泌异常导致的心肌肥厚相鉴别,HCM还需要与心脏淀粉样变(CA)进行鉴别,这同样是临床医生关注的话题。本次会上围绕二者的鉴别诊断,都有哪些成果发布呢?
高超教授:
心肌纤维化导致T1值升高是HCM与CA的共性特征,这使得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挑战性,而机器学习为克服这些挑战提供了创新方法。本次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将基于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应用于CMR固有T1 mapping,以鉴别CA与HCM[3]。
研究方法[3]:研究纳入35例患者,其中11例为CA患者,24 例为HCM患者。研究通过CMR固有T1 mapping提取137个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特征筛选。研究共采用6种机器学习模型: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随机森林、逻辑回归、朴素贝叶斯(Naïve Bayes)及k近邻算法(k-NN)。通过留一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性能。
研究结果[3]:SVM准确率最高(0.92),其次为逻辑回归(0.88)和朴素贝叶斯(0.84)。此外,SVM在精准度、召回率及F1分数上均达到0.92,曲线下面积(AUC)为0.86,表现优于其他模型;决策树与随机森林的准确率较低(均为 0.76)。
研究结论[3]:基于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结合CMR固有T1 mapping,可显著提升CA与HCM的鉴别诊断水平。其中SVM准确率最高,提示其有望成为无创且高效的诊断工具。
Q4:在您看来,这些研究给中国临床在HCM管理和研究方面带来哪些启发?
高超教授: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由Eugene Braunwald教授撰写的HCM专题综述论文。在这篇综述中,Eugene Braunwald教授系统梳理了HCM的早期历程与最新临床治疗进展。结合该论文,以及本次ESC会上的分享,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关键启示:
第一,临床上我们需深化对HCM的疾病认知,全面掌握HCM的病理机制、临床特征与诊疗要点,为精准诊疗奠定基础;
第二,作为临床一线我们应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最新临床指南与新型治疗药物,例如Mavacamten、Aficamten等靶向治疗药物,这类药物为HCM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尤其在本次大会中,Aficamten治疗症状性梗阻性HCM(oHCM)的研究——MAPLE-HCM研究[4]颠覆了既往oHCM的治疗理念。在该研究中,长期以来被认为疗效确切的β受体阻滞剂,其实际治疗效果或低于临床既往认知,而与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相比,Aficamten治疗24周后患者的峰值耗氧量(pVO2)较基线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与美托洛尔相比,Aficamten组患者在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临床症状评分(KCCQ-CSS)、LVOTG、NT-proBNP水平及左心房容积指数等指标上的改善程度均显著更优,同时安全性、耐受性良好[4]。
第三,需进一步探索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的风险-获益平衡。目前我国在HCM新型手术治疗领域已有诸多创新探索,如何科学权衡这类手术与药物治疗的利弊,优化治疗方案选择,仍需更多临床研究与实践观察。
结语
2025年ESC年会在HCM领域的学术成果,既展现了全球诊疗技术的前沿突破,也凸显了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原创贡献,为HCM的精准管理与创新治疗开辟了新路径。未来,随着更多本土化研究的开展与新技术、新药物的落地,中国HCM诊疗必将朝着更精准、更个体化的方向迈进,为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疾病负担注入更强动力。
专家简介
高超 教授
安徽省立医院(中科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欧洲心脏病协会Fellow(FESC)
欧洲心脏协会基础研究学组委员
爱尔兰国立大学CORRIB心血管影像核心实验室研究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及器械的临床研究
参与
Global Leaders
TALENT
SYNTAXES
(Lancet 2018,2019,2020)等10个全球RCT;作为共同研究主席开展研究者发起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12项
发表SCI论文113篇,IF>20分10篇;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含共同)在
Lancet 2024
BMJ 2025
EHJ 2020/21
Cell Metabolism 2025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7篇;3篇入选ESI全球Top 1%高被引论文,3篇写入国际指南
参考文献: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专科联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分会"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专家组.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J].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1):1-33.
[2]Q Yang,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syndromic and metabolic cardiomyopathy compared to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n age-sex matched cohort study.2025.Presentations
[3]K Tada,et al.Enhancing cardiac amyloidosis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differentiation using radiomics-based machine learning on cardiac MRI.ESC 2025.Presentations
[4]Garcia-Pavia P, Maron M S, Masri A, et al. Aficamten or Metoprolol Monotherapy for 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5.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