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据《防务亚洲》9月14日报道,土耳其正式启动了其首艘国产航母“MUGEM”的建造工程。
这艘航母全称为“Milli Uçak Gemisi”,意为国家级航空母舰,由伊斯坦布尔海军造船厂主导建造,计划于2027-2028年下水,2030年前交付海军。
根据公开数据,MUGEM长285米,满载排水量达到6万吨,航速最高可达25节,续航能力超过1万海里。
它采用传统动力系统,使用四台美制LM2500燃气轮机,设计搭载约50架有人与无人舰载机,并配有32单元垂发系统、4套近防炮与遥控武器系统等舰载武器。
与之前的阿纳多卢号相比,MUGEM不仅在吨位上翻了一倍,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全球首艘以无人机舰载作战为核心概念设计的航母。
土耳其的红苹果无人战机、TB3舰载无人机、ANKA-III喷气无人机,以及海军型Hurjet轻型攻击机都将在这艘航母上起降。
动力系统:美国技术打底,国产替代在路上
MUGEM航母最显眼的技术标签是四台美制LM2500燃气轮机。这种发动机在全球海军中广泛应用,土耳其海军的“巴巴罗斯”级护卫舰、“阿纳多卢”号两栖攻击舰都使用同款动力系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不仅提供发动机,还通过技术授权帮助土耳其实现本土化生产。不过土耳其并未满足于此,其动力集团正在研发国产GT-25000燃气轮机,计划2026年完成测试后应用于后续改进型号。这种“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路径,与中国早期通过乌克兰获得UGT-25000燃气轮机技术后自主研发的路线颇为相似,但土耳其的技术来源是公开的国际合作,并非窃取。
动力系统的另一个关键部件是传动装置。土耳其选择与德国伦克公司合作,后者为MUGEM提供了先进的齿轮箱和推进系统。这种合作模式在国际军贸市场很常见——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使用美国LM2500+发动机和德国传动系统,日本“出云”级直升机母舰同样混搭美日技术。土耳其此举既是为了缩短研发周期,也是规避单一技术来源风险。
舰体设计:西班牙手把手教,无人机概念全球首创
土耳其的航母设计之路始于2015年与西班牙纳凡蒂亚集团的合作。当时土耳其以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为蓝本,打造了“阿纳多卢”号两栖攻击舰。这种合作并非简单复制,土耳其对原设计进行了多项改进:放弃柴燃联合动力,改用更经济的柴电推进;重新规划近防炮位置以避开滑跃甲板射界;将机库容量从12架提升至20架。这些经验为MUGEM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MUGEM的舰体设计有两个显著创新:一是采用凸形舰艏,可减少1.5%燃油消耗,提升续航能力;二是静音螺旋桨设计,降低水下噪音以增强反潜隐蔽性。这些技术并非来自中国,而是土耳其船舶工业长期积累的成果。伊斯坦布尔海军造船厂自2016年起参与建造德国MEKO级护卫舰,逐步掌握了模块化造船技术,如今MUGEM的12个分段模块已完成35%,采用“分散制造、集中总装”模式加速建造。
最值得关注的是MUGEM的无人机作战概念。该舰设计搭载50架有人/无人舰载机,其中TB3无人机、红苹果无人战机、ANKA-III喷气无人机构成核心打击力量。这些无人机均由土耳其本土企业研发:TB3是Bayraktar公司在TB-2基础上改进的舰载版,通过折叠机翼、液压缓冲起落架适应舰上起降;红苹果无人机采用隐身设计,可携带空对空导弹执行制空任务;ANKA-III则具备电子战能力。土耳其甚至在陆地建造了12度倾斜滑跃坡道,用于模拟复杂海况下的无人机起降测试,计划2026年前完成至少1000次验证。这种以无人机为核心的航母设计理念,目前全球尚无先例,完全是土耳其的自主创新。
舰载系统:国产率目标85%,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MUGEM的国产化率目标高达85%,从武器到电子系统都体现出土耳其的技术野心。舰载武器方面,32单元MIDLAS垂直发射系统可兼容“希萨尔”-A防空导弹和“阿特马卡”反舰导弹,前者射程40公里,后者射程超过200公里,均由土耳其Roketsan公司研发。近防系统则配备4座“格克德尼兹”35毫米双管高炮和6套STOP遥控武器站,火控系统集成了国产毫米波雷达和光电转塔,可同时跟踪500个空中、水面及水下目标。
在航母核心的阻拦系统上,土耳其阿塞尔桑公司研发的阻拦装置已完成30吨级模拟舰载机的冲击测试,阻拦索采用国产超高强度钢材,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知道,全球能独立制造航母阻拦索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在这一领域也曾长期受制于技术封锁。土耳其通过自主研发突破这一技术壁垒,足见其国防工业的进步。
电子系统方面,ADVENT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了与红苹果无人机的数据链集成,可构建无人机蜂群作战网络。这种系统与中国“翼龙”无人机的指挥体系有相似之处,但土耳其是通过参与北约“地面防空系统”(GBAD)项目积累的技术经验。土耳其的Aselsan公司作为北约GBAD项目的五大承包商之一,其研发的“钢铁穹顶”防空网络已整合到北约指挥体系中,这种技术积累显然不是通过窃取获得的。
五代机合作:中国发动机光明正大,技术交流不等于窃取
土耳其的五代机项目TF-X确实与中国存在关联,但这种关联是公开透明的技术合作。2025年1月,土耳其与巴基斯坦签署协议,在巴基斯坦建立KAAN战斗机生产线,专门为巴基斯坦空军生产配备中国WS-10G发动机的定制型号。这种三方合作模式在国际军贸市场并不罕见——美国F-35战斗机在全球多个国家设有生产线,日本F-35的部分零部件也由意大利企业制造。中国WS-10G发动机的加入,更多是为了满足巴基斯坦对发动机性能的特殊需求,而非土耳其获取技术的手段。
土耳其在TF-X项目中展现出的技术独立性同样值得关注。其自主研发的“自由鸟”轻型攻击机已完成原型机首飞,未来将作为MUGEM的舰载有人机。TF-X的隐身设计、有源相控阵雷达、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等核心技术,均由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主导研发。尽管美国曾以技术封锁相威胁,但土耳其通过与英国BAE系统公司合作,成功解决了部分关键技术难题。这种“多渠道合作、自主可控”的策略,与某些国家依赖单一技术来源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结语
从MUGEM航母的技术构成来看,土耳其走的是一条典型的“国际合作+自主创新”路线。美国的动力系统、西班牙的设计经验、本土的无人机技术,共同构成了这艘航母的技术基石。而在关键领域如阻拦系统、指挥控制、武器整合等方面,土耳其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这种发展模式既规避了技术依赖风险,又通过国际合作加速了技术迭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