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陈明)9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北医附小”)举行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暨“家校社协同育人委员会”成立仪式。作为北京市海淀区教联体建设实验校,学校在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来自海淀区教委、海淀分局花园路派出所、花园路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嘉宾,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科技馆等10余家合作单位的代表,与全校师生、家长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开学第一课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北医附小的学生们通过活力健美操和合唱团表演,生动展现了学校在“五育”融合育人和“教联体”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学校在活动中重点推介了“357”育人地图的创新实践。学生和家长代表分享了暑期走进清华园火车站旧址等红色地标的实践活动感悟,以及在中国科技馆开展项目学习的收获。
学校校长王含在致辞中系统介绍了学校在新学期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四新”实践举措,包括新家委会、新家长会、新家访和新班会,旨在构建更紧密、高效和温暖的家校共育新生态。
据介绍,北医附小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家校协同机制创新。暑假期间,班主任团队持续开展“新家访”,深入学生家庭面对面沟通,对学生成长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同时,学校核心团队多次开展专题研讨,明确“新家委会”实行“双向赋能”机制,完善家长参与治理路径;“新家长会”将依据学段特点聚焦真实问题,增强家校互动与实效;“新班会”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项目学习、情景模拟等方式提升综合素养。
在圆桌论坛环节,学生、家长代表与班主任老师同台交流,围绕“新家访”主题,畅谈暑假期间的家访创新实践与思考,为新时期家校沟通提供新思路。
学校书记田国英在开学第一课中系统阐述了学校以党组织为引领,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的思考与实践。学校打造了“三色先锋”党建品牌,同时构建起党组织统筹下的“六位一体”共进机制,融合家庭、学校、社区、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的资源与力量,形成目标一致、资源互补、协同推进的育人共同体。
仪式上,海淀区委教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赵霞和海淀分局花园路派出所所长魏新海,为北医附小首批“家校社协同育人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证书。该委员会汇聚了学校骨干教师和家长委员,以及中国科技馆、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花园路街道、社区医院、高科技企业等各界代表,标志着北医附小在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迈出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一步。
作者:陈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