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医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些调整方向可参考
走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一试的考场,我心里就一直没底——明明备考时熬了不少夜,刷了不少题,笔记写满了好几本,但考完回想答题过程,总觉得很多知识点没发挥好,不少题拿不准。起初心里又闷又慌,甚至有点想逃避,可翻到手机里存的备考计划表,想起每次啃下一个难点时的开心,又觉得就这么放弃太可惜。冷静下来后,我突然想起之前听老师提过的“一年两试”政策,索性咬咬牙:与其纠结这次的发挥,不如提前准备二试,再拼一次。
不过重新规划备考没多久,我就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方面是备考方向的迷茫:没出成绩,但我清楚自己这次发挥大概率不理想,可到底是常考点没抓准,还是解题时总在易混淆的知识点上出错,我却摸不透。而且二试的备考时间本就比一试短,要是还像之前那样抱着教材“地毯式”复习,恐怕时间根本不够用,效率也会很低。另一方面是报名要求的困惑:我只知道有二试这个机会,但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报,比如实践技能成绩的有效期到底算不算,一试缺考或没缴考试费的情况能不能报名,这些细节都得一点点查官方政策。后来我特意去看了最新信息才理清:2025年继续开展临床类别、中医类别具有规定学历中医医学综合考试“一年两试”试点,只有试点考区里,实践技能合格且成绩在有效期内,同时一试未通过无违纪,或一试缺考、没缴考试费的考生才能报名,至于具体哪些地区是试点,还得等官方文件公布,这点大家一定要多留意,别漏了关键信息。
就在我对着教材不知道从哪下手,纠结怎么提高效率的时候,同备考的同学跟我提了一嘴阿虎医考的备考资源,说或许能帮我理清思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去详细了解了下,没想到还真找到不少贴合我需求的内容。先说说《阿虎白卷》吧,我之前刷过不少预测考点的资料,总怕题目的方向跟考纲脱节,但了解后发现,他们做编题已经有17年经验了,2024年11月还和西安交通大学一起建了“AI预测命题研究中心”,题目的设置都是紧跟最新考纲和十版教材的,这点让我特别踏实。而且这些题不是随便凑数的,是先研究了近5年的考试题型,对常考点、重难点做了数据化分析,再从5000多道精编题库里挑出1800道精华题,还会结合真实考试适当提升难度,在题干和选项里加入易混淆的相似考点,做起来应该会和真实考试的感觉很贴近。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拓展”设计,比如一道考查两种疾病鉴别检查的题,会把相关的另外6项鉴别内容都列出来,相当于一道题能覆盖十几道题的知识点,不用再花时间刷大量重复题,能省不少力。每道题还都经过了六审六校,从word组卷到纸质清样,每一步都要反复核对,不用担心答案出错。如果觉得看文字解析费劲,还有10小时的讲题课,是正课老师亲自授课,边听边记比自己琢磨答案应该会高效多了,做完题之后还有成绩分析报告,能清楚看到自己哪个科目掌握得弱,之后就能针对性补漏。
除了《阿虎白卷》,他们的执业医师笔试云面授班也挺适合我这种时间紧、基础需要强化的考生。这个班主打短时集中强训,能帮着串联重点知识,而且是线上直播 + 回放的形式,不用跑线下,学习不受时间场地限制,还有配套的教辅资料,对把控备考节奏应该有帮助,不过我目前主要还是在了解白卷的内容,后续如果需要强化训练,可能会再深入看看这个班。还有关于课程的具体信息要是大家想了解可以去咨询阿虎医考备考老师~
这段时间琢磨着准备二试,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次考试感觉不佳不代表什么,关键是要及时调整方向,主动抓住补救的机会。想跟和我一样,考完后觉得发挥不好、打算备战二试的小伙伴说,首先一定要先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报名要求,具体的考区安排一定要以官方文件为准,别错过重要时间节点;其次,备考时别盲目刷题,找一套适合自己的资料和学习方案,能少走很多弯路——就像我了解到的《阿虎白卷》和云面授班,感觉能帮我解决知识点散、效率低的问题;最后,别太焦虑,既然决定再拼一次,就沉下心来按节奏复习,相信只要方向对了,这次一定能有好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