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熊熊,烟焰张天,浓重的黑烟形成的“蘑菇云”直冲云霄!
这不是核弹爆炸现场。这是9月13日晚19时许,突发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解放西路的一起重大的火情事故。
作为一名在庆阳生活过二十多年的“老庆阳人”,我在刷“视频号”时,看到那触目惊心的一帧帧现场视频,我只能默默的祈祷事故现场的家乡父老们平安无事。
除此之外,我无能为力,“悲”莫能助!
常言道:水火无情。这场刚刚爆发的火情,已经不是庆阳市最近两三个月内,发生的第一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了!
据我所知,在刚刚结束的这个暑期,在7、8两个月里,庆阳市辖区内的某两个县,先后发生过至少有3名中小学生溺亡的重大事故(其中一个县溺亡了3名学生,另一个县溺亡了3名中学生和1名教师)。
然而,这两起让人痛心疾首的中小学生溺亡事故,除当地人知道一些不完整的情况外,外界很少听闻半点消息。为何会出现这种“奇观”?因为这两起溺亡事故,均被这两个县的政府部门,采用极其高明的“捂”的艺术,将消息封锁的严严实实,可谓“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密不透风。某个县为了严防消息外泄,甚至让有关知情人员签署了所谓的“保密协议”!
有人会说:你“借”西峰区火情之题“发挥”,重提庆阳市已经被“捂”下来的两起学生溺亡事故,居心何在?
虽然说“水火不容”,溺水与火情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我看来,这二者是有联系的,而且有着某种内在的“因果”联系
试想,对于下辖的某两个县暑期突发的各有3名学生溺亡的重大事故,如果庆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向外界、向全社会通报事故情况,深入地实事求是地调查事故原因,严肃追究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且能够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全市各区县开展一场及时的深入人心的防水防火等生产安全宣传教育,“地毯式”地排查可能存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那么,刚刚爆发的这场重大火情事故的“祸根”,也许会被掐灭在萌芽状态,这场造成重大损失的大火也许可以避免!
由此看来,无论在哪个省市或哪个区县,一旦爆发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捂”是下下策!也许你一时“捂”住了,维持了表面的太平祥和与政通人和,孰不知,这极可能为下一次更严重事故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9月13日西峰区爆发惊心动魄的火灾的现场实况,被附近或路过的群众用手机拍摄下来,并纷纷发布在“视频号”、“抖音号”及“快手号”等平台上,引起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围观”。
对于这次突发火情,庆阳市西峰区没有像发生多名学生溺亡事故的那两个县一样费尽心思地去“捂”。第二天,西峰区应急管理局通过媒体发布了一纸“火情通报”,这种处置方式是非常及时和规范的。我们相信西峰区应急管理局在周密地、实事求是地调查之后,会及时向全社会公布起火原因等调查结果。
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故地,庆阳市西峰区的“秦霸岭”为人们所耳熟能详。那么,作为秦人的后裔,庆阳人更应当熟悉唐人杜牧探讨秦朝灭亡教训的《阿房宫赋》。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建造的“覆压三百余里”、奢华无度的阿房宫,灰飞烟灭于楚人项羽的一场“人为”的纵火。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两句充满历史智慧的话: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痛定思痛,劫后反思!
庆阳市各地,从塬上到山里,从城镇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从大厦到店铺,从政府到个人,对于两三个月内接连突发的两起多名学生溺亡事故和一起火灾事故,既要“哀之”,又要“鉴之”,更要“防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