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引言】——»
口号喊得再响,真到了关键时刻,还能当盔甲用吗?
最近,赖清德在岛内放话:“一旦开打,决不向大陆投降。”
听起来热血沸腾,像是在为2300万人立誓。
可没过几天,美国那边直接甩出两记“耳光”,把他塑造的坚毅形象打得七零八落。
这背后,到底是台海局势的巨大变化,还是赖清德自己把路走得太窄?
一个政治人物的豪言壮语,到底能不能穿过现实的枪炮与利益,撑到最后一刻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福建舰南下的真实含义
福建舰的南下动作,是掐着时间点来的。
九三阅兵刚结束,7天不到,我们这艘最新、也是吨位最大的航母,就划过了台湾海峡。
不是象征性地路过,而是以战斗编队状态出现。
这种外形、编排、速度,全是军事信号,不藏着掖着:我有随时投入战场的能力。
这次的南下,不是孤零零的一艘大船出门兜风,伴随它的,还有配套驱逐舰、护卫舰,舰载机训练迹象清晰。
这种有点像在大街上,开着满油满弹的坦克直接从对方面前驶过去的感觉,这在和平时期很罕见,但信息量巨大的示范动作。
有意味的是,当天岛内的“防务部门”很安静,没有发布第一时间的雷达监控信息,也没有“例行跟踪”的通报。
台湾社会上的关注反而是通过媒体报道得知的,等于官方选择了低调甚至回避。
明眼人看得出来,这种沉默是一种无能为力的表现:即便确认了航迹,也没有什么现实应对的余地。
三航母时代的心理压力
等福建舰正式入列,我国海军就迈进“三航母”时代。
对于台海局势来说,这是个质的变化。
过去两艘航母的轮换,难免要顾及维护、训练、部署区分,现在三艘可以实现东海、南海同时常态化布航,一个在役,一个待命,一个训练循环,随时补位。
对于台军来说,这种状态意味着任何一个方向的突发事,都可能第一时间遭遇解放军航母编队。
更重要的是,这背后和空军、火箭军、海警形成的多兵种一体化作战框架,是近年来一直在实战化演练的。
9月13日那天,福建舰南下的同时,有31架次解放军军机、13艘次军舰在台海周边活动,大陆海警船也出现在东沙海域。
这些动作是环环相扣的,对面的防御体系,在这种持续消耗下,反应迟钝就不难理解了。
赖清德的“小册子”与政治算计
在9月16日,台当局将推出新版《台湾全民安全指引》。
这类手册原本每隔几年就会发一次,目的在于告诉民众遇到战事如何应对。
但这次多加了一条耐人寻味的内容:只要冲突发生,关于台湾投降的消息都是虚假的。
这种设计,好像是在未雨绸缪,其实是先行预设条件,把“投降”这件事提前解释为敌方的心理战。
赖清德的意思很明显:万一开打,要大家相信台军会撑住,不要动摇。
这样的内容,更多是一种政治安抚,而不是军事真实。
他在用这句话做两件事:一是给岛内深绿群体打气稳定支持,二是对美西方释放信号,我们会打到最后,你们可以放心投资援助。
这种心理战的特征是,越缺乏底气,越需要高分贝喊口号。
就像一个人硬撑着说“我不怕”,往往是因为他内心其实很怕。
现实对比与尴尬落差
台岛民众对军方防御力的心里账很清楚。
今年5月,我们这里的网友能驾一艘渔船堂而皇之的上岛插旗拍照,然后平安回去。
如果这种行动换成解放军的专业登陆作战,结果想都不用想。
虽然口号可以喊得像铁,但现实很快会拆穿这层保护膜。
这种落差在台湾社会引发一种不安,不是害怕口号太硬,而是怕硬口号带来错误判断,把整个岛拖进赌局。
民众的记忆力很强,防务体系的短板在一次次事件里被反复放大,赖清德的表演味道自然就重了。
石平事件与“找靠山”的困境
赖清德最近还做了一件岛内舆论觉得很奇怪的事:高调接见日本参议员石平。
这个人十多年前归化日本国籍,长期大放反华言论,被我们制裁,在日本国内也争议不断,甚至有大量日本网友公开喊话要他“滚出日本政治圈”。
在外交上,接近这样的人物确实是一种表态,但也是一种信号,民进党当局正在各种角落寻找可能帮忙发声的资源,不管这个资源在原生政治环境里的口碑如何。
可问题是,这种动作对台海实际安全保障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像是徒增笑料。
就像球队急需强援,结果找来一个退役多年、长年被原俱乐部抵触的球员,更多是安慰剂性质。
来自美国的“耳光”
最大的反转来自于美国方面。
前脚赖清德还在高喊“绝不投降”,后脚就被美国政客和官员曝光了台当局的底牌。
第一个是照片事件。
美国共和党众议员莫兰在社交媒体发布了台“陆委会”负责人邱垂正访问美国的照片。
这位台高官在照片中的表情被媒体形容为“焦急”,背景信息是他在向美方恳求支援,应对我们所谓的“压力”。
这和赖清德的硬汉姿态形成鲜明撞击:对内说“很安全”,对外说“撑不住”。
紧接着,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放话,特朗普政府跟台当局已经接近敲定重大贸易协议。
这一消息直接打破了赖清德之前的说辞,他曾坚称,不会接受美国对台湾商品加税,不会出卖台湾贸易利益。
但美方的提前公布,等于当众揭穿。
在舆论场上,这两条消息像是专门挑时机一样,狠狠压了赖清德一头。
美国为什么要“揭底”
这不是巧合,而是美国的算计。
美军高层非常清楚,当下的国防态势不足以支撑在西太同我国进行直接军事较量。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问题没完全收场,中东还在随时起火,美国自己的国内政治也有着一堆紧急事务。
福建舰在南海进行的最后测试,意味着一个月左右它就会正式成为战斗序列的一部分。
这背后的含义,是解放军海军的部署灵活度和持续作战能力将大幅提升。
美国不愿意在这样一个敏感期被卷入台海突发战事,于是用公开信息的方式敲打赖清德,要求他降低挑衅的调门。
这是一种冷处理:不是不支持,但要把火控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
棋子的宿命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里,台湾是有用的,但这种用途是为了牵制北京、消耗对手,而非真心要“保全”台湾现有的政治状态。
历史上越南和阿富汗的例子已经说明,一旦成本与回报不成比例,美国会毅然决然抽身。
对赖清德来说,他多半也懂这个逻辑,但仍试图通过不断释放“绝不投降”这种信号来抬高自己的筹码。
问题是,筹码不是你说多少就是多少。
真正的筹码来自你自己的实力和反制力。
台湾的防务、兵员、装备短板是公开事实,岛内年轻人服役意愿低,武器采购高度依赖外部供应,这些弊端放到现实对抗里,是几乎不可能掩盖的。
赖清德的内外交困
赖清德本人的政治处境已经不轻松。
本土民调显示支持率跌破30%,关税争议和岛内几次大型政治动荡让他承受着很大压力。
他需要内部燃起凝聚力,同时外部保持美国的“安全承诺”,这让他的政治姿态越来越矛盾:对内要显得硬,对外要谦得下去。
这样的双面状态,很容易在关键时刻被外力踩爆,美国只要放出一点与你言行不符的证据,就能让你的形象崩盘。
而岛内越来越多人的疑问是:你这样折腾,究竟是在保台湾,还是在卖台湾?
台海主动权在谁手里
台海局势的主动权,从地缘、经济、军事实力的角度看,都掌握在我们这一侧。
这不仅仅是因为军力代差,也因为国际格局的演变。
统一是大势所趋,岛内政治人物的喊话很难改变方向。
赖清德的“绝不投降”口号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现实支撑,只会停留在话术层面。
真正影响台海未来的,不是某个政治人物的演讲稿,而是综合国力、战略意志和区域安全框架。
赖清德选择把自己的政治前途绑在美国身上,相当于把命门交给别人。
这样的打法在纸面上是策略,在现实中就是被动。
结尾
政治是一盘牌局,军事实力是底牌。
我们的底牌越来越厚,而赖清德的底牌被人一眼看穿。
就像他自己可能也知道的那样,美国从来只对符合美国利益的事全力以赴,台湾的存在更多是一枚棋子。
这枚棋子一旦被认为不再“划算”,无论它喊得多硬、多响,都会被推到一边。
台海最终的剧本,不会由棋子来编写。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外交部:“台独”是死路一条
中国台湾网——赖清德“三只黑天鹅”幌子难掩“台独”毁台真相
环球网——国台办回应赖清德涉两岸言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花言巧语欺骗台湾民众和舆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