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生活细节对血糖稳定至关重要。今天,邀请糖尿病专家方志辉主任来为大家分享早、中、晚的血糖管理重点。
早晨:空腹剧烈运动要不得
清晨空腹剧烈运动(如跑步、跳操)风险高:夜间肝糖原储备不足,剧烈运动加速血糖消耗,易引发心慌、头晕甚至晕厥,老年患者神经感知迟钝,风险更高;且早晨 6-8 点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多,血糖波动本就大,会加剧不稳定。
正确做法:运动前补充 15 克碳水(如半片全麦面包),选快走、太极拳等中低强度运动,运动中监测血糖;早餐避开油条、甜粥等高升糖食物,以 “蛋白质(鸡蛋 / 豆浆)+ 低 GI 碳水(燕麦)+ 膳食纤维(蔬菜)” 搭配;起床后不马上洗澡洗头,避免受凉感冒引发血糖升高。
中午:午休调节与午餐搭配需重视
不要忽视午休调节
饭后持续工作会促使皮质醇分泌,抑制胰岛素敏感性。建议午休 15-30 分钟,降低压力激素水平,助力午后血糖代谢;午休时避免刷手机等刺激性活动,防止神经兴奋。
不要凑合高碳水午餐
快餐、白米饭、面条等精制主食易导致血糖 “过山车”,暴饮暴食还会加重胰岛 β 细胞负担。午餐遵循 “餐盘一半非淀粉蔬菜(西兰花 / 菠菜)、四分之一优质蛋白(鱼 / 豆腐)、四分之一全谷物(糙米 / 藜麦)” 的黄金搭配;饭后不马上午睡,散步 10 分钟可使血糖降 20-30%。
晚上:晚餐、用药与睡眠有讲究
晚餐不过晚、不过饱
晚餐超 8 点吃,会延长夜间血糖升高时间并损伤血管内皮;吃得过饱需大量胰岛素消化,加重胰岛素抵抗。建议 6-7 点半进食,热量占全天 30%,多吃蛋白质、少摄入碳水。
睡前不随意加服降糖药
凌晨 1-3 点血糖处于低谷,随意加服降糖药(尤其长效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易引发夜间低血糖昏迷,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不熬夜也不过早睡
熬夜会促使皮质醇分泌,加剧胰岛素抵抗,升高次日空腹血糖;晚上 9 点前睡易导致睡眠片段化、生长激素紊乱,加重黎明现象。最佳入睡时间为 10-11 点,睡觉时保持室内昏暗,促进褪黑素分泌以助糖代谢。
此外,晚上不吃高糖夜宵(蛋糕 / 果汁),不吸烟(尼古丁伤血管)、不喝酒(酒精抑制肝糖原输出,易诱发低血糖)。
血糖稳定需重视日常细节,规避不良行为、建立规律作息,才能让全天血糖平稳,提升生活质量。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视血糖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