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又诞生了一家千亿药企。
2025年9月15日,港股18A板块上市的药企药捷安康,收盘价格为415港元/股,涨幅115.6%,当天成交金额37亿,市值达到1647亿。
这个市值,已经远远超越近几年在港股风生水起的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等明星创新药企业,甚至力压国内新生代创新药巨头之一的信达生物。
距离这家Biotech公司登陆港交所,才刚刚过去不到3个月。
按照其 13.15 港元的发行价格,其股价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暴涨了超过30倍,成为2025年港股的创新药涨幅榜的冠军。
作为一家尚无任何新药上市的创新药企业,能有这个股价表现,想来必然拥有极为炸裂的管线?
根据公开信息, 药捷安康的研发管线以 替恩戈替尼 为核心。
按照药捷安康的宣传口径,替恩戈替尼是一款具有“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潜力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MTK),主要靶向 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 三个关键通路,旨在解决肿瘤治疗中的耐药性难题。
目前,这款药物已经针对胆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展开了临床试验。
在每一个适应症上,替恩戈替尼都有可以成为“亮点”的差异性,也都有不错的成药潜力。
比如,在胆管癌中, 替恩戈替尼宣称是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针对既往FGFR抑制剂治疗失败后进展的胆管癌患者、并已进入注册性临床阶段的研究药物。
在中国注册性II期试验中,客观缓解率(ORR)达30%,疾病控制率(DCR)超过75%;美国I/II期试验的ORR在20.7%-30%之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0个月。
这个数据可以说还不错,但是似乎也没有到“炸裂”的地步。
同时,胆管癌是个小适应症,尤其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并不高,有数据显示美国每年仅新增不到1万名患者,所以这个适应症应该说对于“千亿市值”帮助不大。
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适应症上,替恩戈替尼目前也都有不错的前期研发数据,但是距离最终成药还有一段距离。
总之,替恩戈替尼确实是一款具备亮点的在研药物,有足够的差异性,也有对外BD出海等想象空间。
除此以外,药捷安康的其他管线,相对都还处于更早期的研发阶段。
无论如何,作为一家0收入的创新药公司,这样的管线配置,市值竟然大幅
超越康方生物和科伦博泰,甚至压过信达生物,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要知道,信达生物已经有接近20款药物获批上市,上半年已经有接近60亿的收入。
以正常的管线估值逻辑,是完全无法理解这个现象的,但是有些因素,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提供部分的解释。
首先,虽然市值已经高达1600多亿,但是药捷安康的实际可流通股份极少。
目前,药捷安康的总股本接近4亿股,但是港股IPO实际发行的仅有1500多万股。
这1500多万股的新股中,超过60%又给了基石投资者,基石投资者认购的股份通常有6个月的锁定期。
所以,实际可以进入市场流通的股份,就更少了。
其次,药捷安康暴涨的时间,和纳入港股通的时间高度重合。
8月22日,恒生指数公司的指数季度更新,把药捷安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并且自9月8日起调入港股通。
9月8日,药捷安康股价收78.90港元。
9月10日,收104.00港元。
9月12日,收192.50港元。
此后是两天周末,然后就是9月15日收415港元。
港交所互联互通持股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南向名义持有人账户持有217.45万股药捷安康,占已发行股份0.71%。
概括一下就是:极少的可流通筹码,特殊的时点,史无前例的疯狂涨幅。
这种玩法,难以评论。
无论如何,作为普通投资者,面对这样的疯狂,最好的选择,可能还是努力管住自己的手吧。
医药研究报告分享营
收集与分享全市场主流医药研究报告
每天仅需0.8元
畅享超过2000篇存量精选医药研究报告
每年新增额外500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