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蒲江“两个替代”的探索与跨越

0
分享至

红星新闻网9月15日讯初秋时节,走进蒲江田间地头,只见连片的猕猴桃架绿荫如盖,一个个金黄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果皮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透着自然生长的饱满光泽。地上看不见废弃的农药瓶和化肥袋,而是嗡嗡作响的杀虫灯和一圈圈秸秆堆肥。微风一吹,秸秆腐熟的淡淡气息混着猕猴桃的甜香,成了秋日里最清新的味道。

自启动“两个替代”工程以来,绿色安全优势让蒲江猕猴桃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成为果农增收致富的“金果果”。这不仅是蒲江土地上生长出的新模样,更是蒲江长期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最终收获满满的一个生动缩影。


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茶园

“两个替代”主动扛起农业绿色发展大旗

坐拥“三山两河连四湖、浅丘森林嵌林盘”的优越生态格局,蒲江自古就是成都平原西南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更为果业、茶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成都市蒲江县两个替代“零农残”绿色产品——蒲江猕猴桃

近年来,蒲江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集中连片发展晚熟柑橘、茶叶、猕猴桃近60万亩,年产水果100万吨产业基础上,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成都市蒲江县柑橘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推进农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必由之路;让广大消费者吃到绿色的、健康的、安全的水果,更是现代农业产业必然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蒲江果业、茶业也曾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晚熟杂交柑橘、茶叶、猕猴桃等三大主导产业被其他地方广泛复制推广,“人无我有”的品种优势不复存在。同时农户为追求高产、早采上市,过度施肥、不科学用药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土壤酸化板结、果品质量下降……

如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果业、茶业核心竞争力?蒲江主动扛起了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旗——2020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两个替代”工程,即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着力在提升农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具体来说,主要采取增施有机肥、环保酵素、种植绿肥、天敌防控、以草治草等措施,不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保证了蒲江柑橘、茶叶和猕猴桃更绿色、更生态、更健康。


成都市蒲江县“两个替代”优质水果丰收喜悦

但是,就像所有创举一样,实施“两个替代”工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道非常棘手的系统性、挑战性难题。

首先面临的便是传统种植观念的转变难题。以前农户用习惯农药化肥,有些还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猛地换个搞法,心里没谱,操作也生疏,刚开始试行可能会遇到老百姓不愿干的阻力。即便小范围试点时取得了成功,但是推广到全村、全镇(街道)乃至全县,如何高效组织起广大分散的农户同样是亟待破解的关键课题。推广路径与组织方式是否科学高效?各方面资源保障能否跟得上?能否精准触达有需要的农户?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两个替代”能否从“试点成功”走向“全域落地”。

其次是如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两个替代”没有现成的“说明书”,也没有统一标准,这项变革也绝非简单的“替换药肥”就能实现,而是涉及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技术重构。


成都市蒲江县“两个替代”柑橘种植示范基地

到底用什么药肥来替代?栽培模式需要做出哪些调整?投入成本和防治效率如何平衡?设备工具如何升级?效果监测与评估体系怎么建立……这一系列问题全得靠蒲江自己“摸石头过河”,一边干一边总结,在实践中探索出适配本地产业的全套解决方案。

第三是如何得到市场的有效认可。“两个替代”的成效最终要靠市场检验,新办法种出来的果子、茶叶,光靠口头说“没打化学农药”远远不够,必须用专业检测数据说话。好果子、好茶叶要想卖出好价钱,更需要打通科学认证、品牌塑造、渠道拓展、消费沟通等多环节的市场链路,每一步都需精准发力。

只有让“两个替代”产出的绿色产品,既能赢得消费者信任,又能为农户带来更高收益、尝到甜头、得到实惠,“两个替代”的实施才真正具有可持续性。

回顾五年来的“两个替代”实践路,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感慨万千:“三大难点——观念、技术、市场,环环相扣密切关联,每一个都是硬骨头,都要一点一点地去攻克,而且急不得更等不得”。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蒲江迈出的第一步,是建立技术标准——在全省率先成立地方标准化委员会,构建起覆盖种植生产、冷链分选、销售托管等全产业链“两个替代”技术标准体系;同时依托四川卫农、成都新朝阳等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为全域实施“两个替代”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并成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会,创新“点餐式”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有效解决部分农户自己“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问题,还强化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等高校的深度合作,联合开发“两个替代”技术培训课程,开发讲师、农技员、专家团队全部进村入户、下田进地,群众覆盖面和知晓率进一步提高。

第二步是抓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村办企业为抓手,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试点对象,大力推进两个替代“零农残”基地建设。今年更总结前期经验,制定出台了《2025年全域全员全力推进“两个替代”工程“做深做细做实年”任务县级分工方案》,明确了部门和镇(街道)工作责任、工作路径、工作举措和工作目标,合力推进两个替代“零农残”示范基地建设。 还首创“支农消费券”农业投入品消费补贴政策,引导农户使用有机肥和开展绿色防控。

在实践过程中,蒲江各地涌现出了多种创新推广模式,如水口村“股份制经济联合社+社会化服务机构+农户”模式、团结村“村‘两委’+农托公司+农户”模式、天华片区“村党委+合作社+示范门店”模式等各具特色的模式10余种,反向赋能“两个替代”推广实施。

第三步则是加强产销对接——坚持“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加大“两个替代”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不断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全面提升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能级,实现猕猴桃、柑橘就近就地分选包装运输,产地直发干线配送覆盖27个省级区域;创新设立“八免四补十大服务”扶持政策,探索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农村电商模式,建成全国首批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培育网商主体7060家,电商发展经验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上榜的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去年底和今年初,蒲江更是成功举办了2024首届中国耙耙柑大会和2025万果博览荟(中国·蒲江)果品交易会,吸引了数百家产销企业汇聚,更进一步了推动蒲江水果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坚持“系统思维”,全域全员全力、持之以恒深入推进,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

首先,种出的果子品质更高。来自四川省农科院的专题报告显示:相较于传统种植的农产品,蒲江“两个替代”农产品总体品质更佳。其中,特色水果果重、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β-胡萝卜素等各项营养参数占优,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升。

其次,市场也在用真金白银投票。“两个替代”好果子不仅价格普遍较传统种植高出30%以上,优质柑橘单价超10元/斤、优质猕猴桃单价达20元/斤,被全国各大商超、专业市场争相抢购;还同步出口到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爱媛橙和猕猴桃更斩获全国橙类与猕猴桃类首个"碳标签"认证,全国首款“碳中和”雀舌茶叶也在蒲江诞生。

第三,不仅果农增收,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鹤山街道狮子树村建成“两个替代+数字农业”基地1000余亩、成佳镇同心社区建成200亩智慧茶园综合管理系统及茶园数字化服务中心、大兴镇水口村建成4000亩出口备案基地……通过“两个替代”,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天府果荟产业园

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从怀疑到拥护、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主动转向“两个替代”的农户越来越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蒲江的落地越来越坚实稳固。

时代不会辜负长期主义者

通过建标准、强引导,做示范、优服务,树品牌、延链条等一系列措施,截止目前,蒲江全县已规划建设两个替代“零农残”基地103个;全县有机肥使用覆盖率达7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平均提升1.2g/kg,化肥使用量年平均减少800余吨,农药使用量年平均减少22余吨,化肥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农药气味明显降低,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70%。

与此同时,蒲江区域公共品牌价值也日益凸显。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信息显示,“两个替代”工程实施近五年来,蒲江雀舌、蒲江丑柑、蒲江猕猴桃三大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和排名逐年提升,2025年三大地标产品品牌价值达429.95亿元,较去年上涨3.38亿元,并连续5年稳居中国区域品牌榜单前 40 强。



蒲江更是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获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两个替代”创新做法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在今年初举行的万果博览荟(中国·蒲江)果品交易会上,“两个替代”的成功实践更成为中国果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蒲江共识”。

“两个替代”带来的附加效应远不止这些。因为农药化肥源头减量,蒲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县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值突破50000个/立方厘米,年平均浓度达4897个/立方厘米,是中国气象行业最高标准的4.08倍,是世卫组织“空气清新”最高标准的3.26倍。

不少“两个替代”走在前头的镇(街道)、村,借此机会大力推进农旅文体商融合发展。成佳镇通过“采茶季”“茶乡足球赛”等特色活动,打造集现代农业观光、康体健身、乡村美食、采摘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成佳茶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西来镇依托乡村振兴资源,擦亮“红绿古”品牌文旅IP,举办村跑马拉松体育赛事,打造“一馆一基地”、铁牛未来乡村公园社区、西来古镇“拳头产品”;甘溪镇持续擦亮明月村“金字招牌”,深挖11项非遗文化,推动“非遗+”产品再开发和“招牌”活动再升级,今年实现文旅收入3700万元……优越的绿色生态本底,带动蒲江文旅经济整体实现爆发式增长,旅游接待人次、收入及旅游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增长75%以上。


成都市蒲江县铁牛村

优越的绿色生态本底,更带动蒲江文旅经济整体实现爆发式增长,旅游接待人次、收入及旅游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增长75%以上,开启了农旅文体商融合发展新实践。

据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蒲江还将重点打好技术集成、模式创新、品牌宣传等方面的攻坚战,推动两个替代“零农残”持续做深做细做实,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擦亮蒲江水果的金字招牌,深度盘活乡村绿资源。

与此同时,位于蒲江县天府农创园的“万果博览荟”,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打造千亿级果业集群。就在不远的将来,全国各地的水果都将在蒲江集散,“买全国、卖全球,买全球、卖全国”——泛亚水果集散中心将在这里呈现。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时代不会辜负长期主义者。回望蒲江实施“两个替代”工程这五年,农业绿色生产、农民绿色增收、市民绿色消费、县域绿色转型, “绿色”“健康”“可持续”已经融入蒲江农业产业链发展全流程各环节,并逐步成为蒲江干部群众共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这里的故事已不仅是生态农业的单一实践,而是以“生态价值高质量转化”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探索,更激荡出农旅文体商深度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来源:蒲江县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爱看头条 incentive-icons
爱看头条
红星新闻网是成都新闻门户网站
123805文章数 628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