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见外埠龙头出手本土小军工!
8月13日,广东籍军工电子龙头甘化科工(000576)斥资3.88亿元拿下省内B档后备企业西安甘鑫科技65%股权,溢价率499.22%,意在开拓光电成像系统技术。
我们注意到,汇集省市财政、中国交建(601800)、陕文投集团的亿元基金“交科创投”在2022年曾以“唯一外部战投”投资1000万元,交易落地后也将浮盈超50%顺利退出。
该基金管理人为陕文投资本。
01
温商入主:借并购转型
甘化科工来头很大,作为一家“国转民”公司,前身系周总理建议开办的“江门市甘蔗化工厂”,1959年正式投产。当时凭借从波兰引进的双碳酸法制糖技术,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与国外资本及技术合作共建的项目,日产蔗糖600吨,一举打破“亚洲第一糖厂”纪录。
改开以后,公司逐渐褪去光环。虽在1994年迎来上市高光时刻,但终因技术滞后、体制僵化而积重难返。1998-2010年合计净亏超4.78亿元,2007年后遭遇ST“戴帽”,一度沦为“壳资源”。
![]()
转机发生在2011年,时排名中国民企百强75名的“温州电气机械龙头”德力西集团化身“白衣骑士”,通过收购+定增一把拿下公司41.55%股权并顺利控股。易主过后,公司开启了LED赛道的首次转型。奈何彼时国内LED产业格局已定,不仅错过先发优势,也未构筑起技术护城河,转型以失败告终。
2018年,又迎二次转型。
彼时,上市公司押注军工领域钨合金材料与特种电源制造,先后斥资10.14亿元,摘下“辽宁首批瞪羚”含能金属和“四川小巨人”升华电源两家军工厂控股股权。此外还参股了锴威特(688693)等多家红外制导及第三代半导体公司。
密集出手成效显著,也尝到了“收购的甜头”。
![]()
一是业务结构得以彻底优化(见上图);
2018年后,公司逐步淘汰毛利率不足1%的制糖业务,2022年正式关停。伴随着的是,期间公司特种电源、军工钨合金业务分别高增200.9%、119.02%,主业占经实现三七开。
二是军工毛利领先同业均值;
![]()
Wind显示,2018-2024年,该上市公司军工钨合金、特种电源业务的平均毛利率为34.39%、78.19%,分别高出同业均值11.27与33.56个百分点。
三是重构了自身研发体系;
2018年是分水岭。此前公司的科研投入仅占自身营收1%不到,年平均支出约691.35万元。之后则以年均57.08%的投资增速,累计研发投入超3.47亿元,目前电源产品已实现100%国产化。
结合甘化科工的重生,其关键即通过合理并购实现转型。而本次拿下甘鑫科技,则已进入协同阶段。其中甘化科工主攻机载、舰载特种电源领域,甘鑫科技又主攻弹载、无人机领域的微电路模块业务,双方产品谱系顺利互补,客户资源亦得到同步优化。
02
择机退出:浮盈500万元+
视线转回甘鑫科技。
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民参军”企业,现已凭借特种光电产品等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跻身西安首批军民融合企业行列,且连续入选省级“上市后备”。
除技术能力外,其业绩突出表现也为本轮估值奠定了基础。
据公司创始人杨牧透露,过去10余年,他们一直保持着每年10%以上的增速。2025年4月开始爆发:累计实现营收3578.70万元,达到去年全年的54.88%;净利润1241.97万元,达到去年全年的4.38倍。
![]()
回顾创业理由之时,杨牧表示:“起初本没有创业的打算,因为所学专业并不对口。1993年从湖南轻工业学院毕业后,就分配进了常德某军工企业,后来负责跑西安市场,在那年代属于妥妥的金饭碗。”
只是,在2011年底,杨却因各种原因从体制内辞职,并在2014年牵头成立了甘鑫科技。并基于多年一线市场经验,很快取得了军工生产所需的各项认证许可,并陆续推出军用微电路模块,光学成像系统等多条产品线,2022年甚至还进入了北斗卫星产业链。
只是,资金压力始终如影随形。为此,杨牧一方面采用“西安甘之合”“海口盛控”的员工持股计划,吸引14名高管参与,合计持股超24.28%;另一方面又借搬迁中交科技城的契机,引入产业园配套基金“交科创投”,以增厚现金流储备。
而后者,恰是惟一一次创投出资的机会。
![]()
此番交易之后,杨牧尚保留35%股权、出任二股东,其余股东悉数退出。其中交科创投单笔浮盈超54.44%。
作为基金的管理人,陕文投表示:原本是打算推动甘鑫科技IPO的,但考虑到当前政策收紧及军工板块融资环境变化,通过并购退出不失为更优选。
金融棒棒糖认为,与其在漫长等待中一味地追求20-30倍高收益,还不如在合理估值范围内“随行就市”先行退出。毕竟,也是另一种耐心:积少成多,慢慢做嘛。
03
退出临近:并购“解局”
在金融棒棒糖看来,“交科创投”的确打了个好样。
据不完全统计,以省内某两支母基金为例,超25支子基金进入存续期尾声,约占其全部子基金的28.09%。不少“5+2”或“3+2”期限的基金快临近退出。而从全国来看,浙江、广东等多只母基金已感受到了“堰塞湖”压力,甚至因招聘律师(计划起诉GP)而引发大量关注。
![]()
鉴于大量的S基金还在探索期,面对退出压力,金融棒棒糖一直倾向性认为:在“并购六条”的机遇下,2025年将是陕西的并购大年。
事实上,仅今年前8个月,省内就至少有5起并购案例:从年初烽火电子(000561)收购长岭科技,到6月陕西有色收购天策新材料、宝钛股份(600456)协同整合万豪钛金,行至7月,则出现了西测测试(301306)收购“洛阳西测”、华创生活(873207)收购绿波物业。
显然,陕西“并购退出潮”已然涌动,尤其以上市公司为主体,跨区域、跨层次的产业大整合为代表,意味着共识在逐渐形成:并购退出正成为破解本土创投基金退出难的关键选项。
![]()
行文最后,回到“异构”的本土小军工视角,我们认为,拥有军工厚度的陕西科创,已经展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技术路径高度聚焦,多数企业深耕单一细分赛道,虽形成专业优势,却也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是订单周期性波动显著,受军工行业“集中转场”模式影响,保障稳定现金流对创业者形成了一定挑战;
正因如此,这些“小而专”的本土小军工才会成为上市龙头眼中的优先标的,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深入动作中,跨省并购有望成为现象级事件,对“投军工”的本土基金来说,亦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