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泸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连续多年获评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享有“中国晚熟龙眼之乡”“巴蜀鱼米之乡”等美誉。2024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24.2亿元,同比增长2.14%;第一产业增加值达66.5亿元,同比增长2.1%,农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构建多元供给体系。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8万亩以上,总产量超55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6.2万亩、总产33.44万吨,再生稻蓄留面积53.07万亩、总产8.26万吨,中稻与再生稻总产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誉为“再生稻天府第一县”。积极践行大食物观,推动农产品供给多元化。全年出栏生猪95.6万头,蔬菜种植面积达21.6万亩、总产量73.7万吨,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7万亩、水产品总量5.56万吨,形成“粮+畜+蔬+渔”协同发展格局。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特色农业标杆。聚焦优势产业,打造三大万亩级产业集群,形成“一业一特色、集群促发展”的态势。连片发展优质粮油与稻渔产业集群20万亩,整合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资源,提升粮油与水产品综合效益,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做实“巴蜀鱼米之乡”。连片发展酿酒专用糯红高粱集群15万亩,助力地方特色工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做强“中国原酒之乡”。连片发展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集群20万亩,建成晚熟龙眼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泸县龙眼”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做响“晚熟龙眼之乡”。
强化科技装备支撑,赋能农业现代化。坚持“科技兴农、装备强农”,以技术创新与设施升级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制种生产企业4家,建成集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2.8万亩。深化与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福建省农科院合作,引进晚熟优良品种10余个,建成良种高换示范园10个。推进“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70.7%,农机装备总量达26.2万台,信息化提灌站突破100座,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个,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76.1%。
加快产业全链发展,拓展农业增值空间。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培育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加工与冷链能力,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家,新建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154座、水稻烘干贮藏中心1个、冷链物流基地1个。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精品乡村旅游观光线路2条,通过举办龙眼龙虾节、菜花节、花神节、梨花节等节庆活动,推动“农业观光+鲜果采摘”“节庆体验+农产品销售”融合发展。
做优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带动农户稳定增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主体+农户”“服务主体+土地股份合作社(托管中心)+农户”等模式。全县培育农民合作社567个(国省级示范社34个)、家庭农场2285家(省级示范场45家);在龙眼产业领域,创成国家级示范社1个、联合社1个,带动社员人均收入超3万元。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发展订单农业,全县常年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150万亩次,每亩节本增收150元以上;发展订单种植面积45万亩,带动种植户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曾佐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