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早晚高峰的拥挤是常态,数百万乘客每天依赖这条交通网络出行,尤其是连接市区与郊区的亦庄线,早晚高峰时车厢里人挤人,想找个座位很难。让座本是公共空间里的善意举动,可在座位稀缺的环境下,这类围绕让座的争议也常有发生——有时年轻人因通勤疲惫或身体不适没让座,会被部分老人视作“不尊老”,进而引发摩擦。而9月14日,亦庄线上发生的一起“逼座打人”事件,比常见争议更极端,很快在网上引发大量讨论。
当天,一位女子要从市中心返回郊区的家,需在亦庄线始发站换乘。她当时腿部和臀部肌肉疼得明显,连站着都费劲,为了能坐下,特意多等了一班地铁才上车。可刚坐下没多久,一位60多岁的老太就带着一行人上了车,同行的还有一位稍年轻的女性、一个孩子,以及一辆儿童车——后来大家才知道,那位稍年轻的女性是老太的女儿。
老太径直走到女子身边,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孩子要睡觉,让女子让座。女子本身身体不适,为了坐这趟车还特意等了一班,便直接拒绝了,之后就低头看手机,没再理会老太。可这个拒绝像是点燃了导火索,老太立刻开始用言语指责,一会儿说“以前男的都会主动让座”,一会儿又念叨“你这大学真是白读了”,甚至冒出“你以后难道不生小孩吗”这样的话,明显是想用传统观念和旁人的期待逼女子让步。
可女子没松口,老太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直接动了手——用手指戳女子的脑门。女子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等缓过神才和老太争执起来,同时拿出手机想录下现场。老太看到女子的闺蜜也举着手机对准自己,马上把矛头对准了这位闺蜜,一边大声质问,一边伸手去抢手机。闺蜜出于自我保护做了些防御动作,老太的女儿却立刻冲上来,指着闺蜜喊“你敢打老人是吧”。
这话让老太更激动了,抢手机的动作更用力,拉扯中直接抠向闺蜜的鼻子,硬生生抠掉了一块肉,闺蜜的鼻子当场流了血。女子见情况失控,提出要报警,可母女俩丝毫不怕,反而一口咬定自己是受害者,说女子一方先动的手。周围乘客看不下去了,纷纷站出来帮女子和女子的闺蜜说话,有人直接反问老太“你自己干了什么你心里不清楚吗”,可老太还在辩解,说“我没打人,就是用手指划了一下”,说着还想冲上去指责女子的闺蜜,幸好有位大哥一直挡在前面,才没让冲突再升级。见指责没用,老太干脆坐在地上撒泼,她的女儿则在一旁说“我妈有精神病”,想帮母亲的不当行为找理由。
下车后,双方进行了调解,女子说只要对方道歉,这事就能和解,可老太死活不认错,还一口咬定错在女子一方。老太的女儿不仅没劝和,反而说自己管不了有精神病的母亲,甚至威胁说“我妈没吃药,要是晕倒了,你们也脱不了关系”。不过,老太最终赔付女子闺蜜100元钱。
事件被发到网上后,网友们的看法很一致,大多都站在年轻女子这边,不少人直言老太的行为太过分。有网友说“应重罚打人者,重判重罚这种无德之人”,还有人认为“只要老人身体强壮、没基础病,就该拘留,让她留下案底,以后做人抬不起头,也让后代知道后果”;也有网友觉得“这就是不讲理,该曝光出去依法处理,这种人在社会上就是胡搅蛮缠”。
9月15日,事件中的女子透露称,警方已经立案,正在处理中。
地铁让座的核心是“自愿”与“尊重”,不是强制义务,更不该成为道德绑架或暴力冲突的借口。事件里,女子因身体不适等车落座,合情合理;老太以“孩子要睡觉”为由强行要座,遭拒后从言语指责升级到肢体暴力,甚至抠伤他人,早已超出合理诉求的范畴。而老太女儿拿“精神病”当挡箭牌,还发出威胁,更是激化了矛盾。法律不会因为年龄大就网开一面,若老太确有精神疾病,也需正规医疗鉴定,而非随口说说就能免责,其监护人更该尽到监管责任。希望警方能依法公正处理,既还受害者一个公道,也能给那些“以老卖老”的人提个醒——公共空间里,每个人都该守好边界,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戾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