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刚过,罗女士的姑妈突然走了,这事儿让罗女士的爸妈一直没缓过劲儿来,天天都沉浸在悲伤里。三月的时候,罗女士的姐姐看着爸妈这状态,心里总惦记着他们的身体,就想着给二老安排个体检。
体检结果出来后,显示罗女士妈妈的身体有点小毛病,罗女士爸爸的情况比罗女士妈妈好,没什么大问题。罗女士得知结果后,心里总算踏实了些,还想让爸妈把体检报告拍给自己看看。
可罗女士妈妈说报告页数太多,拍照不方便,让罗女士放假回老家再看,罗女士想想也是,就没再惦记,安心上班过日子了。今年四月份放假,罗女士回了趟老家,这才看到了爸妈的体检报告。
罗女士翻到爸爸的报告时,发现上面写着左右两侧各有两个肺结节。之前罗女士在网上看了不少科普内容,当看到报告里描述右肺结节有 “部分实性”“胸膜凹陷” 这些字眼时,心里 “咯噔” 一下,觉得情况不妙。
罗女士赶紧跟爸爸说,这两个结节得重视。可罗女士的爸爸却说:“医生都没说啥呢!” 罗女士急了:“这两个结节一个9mm,一个10mm,都达到手术标准了,可不能耽误!” 罗女士的爸爸这才紧张起来,当时就给做医生的朋友发了微信。
朋友看了报告回复说,疫情后很多人都有肺结节,他自己也有,没什么大碍。罗女士爸爸把朋友的回复给罗女士看,让罗女士别大惊小怪,搞得他也紧张兮兮的。罗女士爸爸今年63 岁,平时身体挺硬朗,连三高都没有,罗女士心里也犯嘀咕,难道真是自己太紧张了?
之后罗女士用AI分析爸爸的病情,AI 强烈建议进一步检查,还怀疑大概率是恶性的。这下罗女士彻底淡定不了了,当晚翻来覆去睡不着,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爸爸去武汉看病,还自作主张买好了去武汉的动车票。
可第二天罗女士跟爸爸一提,罗女士的爸爸却说不想去,让罗女士把票退了。罗女士也没办法,总不能硬把他绑去武汉,为了不让爸妈紧张,罗女士只好把票退了。假期结束,罗女士回了武汉。罗女士这人本来就爱焦虑,回去的时候特意带上了爸爸的体检结果,心想就算爸爸不去,自己去大医院问问也好,问清楚了才能放心。
4 月 8 日下午,罗女士请了半天假,也没提前做攻略,直接去了同济医院,看到胸外科某教授还有号,就预约了。面诊的时候,教授先让助理从罗女士爸爸的电子动态影像里找出两个结节的位置,然后他看了一眼,先吐槽了句罗女士的手机破,然后直接下结论,说右肺磨玻璃肺结节是早癌,建议手术,左肺实性结节是良性的,可以观察。
得知爸爸可能是肺癌,罗女士一时间接受不了,回去的车上眼泪止不住地掉。罗女士怕爸妈恐慌,先把这事告诉了姐姐,罗女士姐姐说那就得让爸爸做手术。罗女士左思右想,觉得得告诉爸爸实情,让他重视起来,配合治疗。
可罗女士还是高估了爸爸的承受能力,一向胆子大、心态好的爸爸接到电话,明显慌了神,问罗女士接下来怎么安排,还叮嘱千万别告诉罗女士的妈妈。与此同时,罗女士爸爸在老家也没闲着,托熟人联系到了同济影像科的教授。
教授看了罗女士爸爸的片子后说,结节还小,建议先观察三个月,要是有问题,三个月后再做手术也一样。罗女士决定再多咨询几个专家。4 月 12 日,罗女士挂了专家门诊,专家认为,右侧磨玻璃结节虽然是纯磨,但也是早期肺癌;左侧实性结节性质不好判断,如果情况不好,至少是浸润起步,不能贸然观察三个月,得马上做进一步检查。
专家给了两个选择,一是入院进一步检查,二是在门诊做增强 CT。考虑到爸爸不太配合,罗女士选了第二个方案。当天晚上,罗女士买了回家的车票,打算当面劝爸爸。罗女士爸妈看到罗女士突然出现在家里,吓了一大跳。
这时候,罗女士的姐姐也视频连线,一起给罗女士爸爸做思想工作。罗女士的爸爸向来果断,听了姐俩的话,没多说什么,只说:“行,你俩的意思我清楚了,我去复查,你们放心!”之后罗女士就带爸爸去武汉做了增强 CT,还预约了同一天胸外科的专家号。
做增强 CT 前,罗女士的父亲得检查肾功能,当天早上要喝很多水来代谢造影剂,过程还算顺利。虽然增强 CT 的电子报告要两三个工作日才能出来,但一个小时后医生电脑上就能同步检查的电子影像,可以提前去找医生看结果。所以做完增强 CT,罗女士和父亲就去胸外科门诊室门口等着了。
同济胸外科人特别多,等了好几个小时才叫到罗女士爸爸的名字。当时,教授话不多,但看得很仔细。他细心对比了体检的片子和增强 CT 的片子,说一个月内两个结节没明显变化,认为右侧磨玻璃结节问题不大,最多处于微浸润阶段,可以继续观察;左侧的实性结节风险很大,可能是肺腺癌。为了避免误诊,他建议先抗炎治疗,吃两个星期拜复乐,休息两个星期,一个月后门诊复查。
罗女士的爸爸一听可以吃药治疗,松了口气,晚上居然还想喝酒庆祝,罗女士赶紧告诉他,做了增强 CT 当天只能喝水,不能喝酒。当时,趁着爸妈还在武汉,罗女士又给爸爸挂了影像科教授的专家门诊号,想多听几个专家的意见。
影像科教授的观点和胸外科的不一样,他觉得磨玻璃结节不用管,实性结节是慢性炎症性结节,可以 3 - 6 个月后再复查。听了影像科教授的分析,罗女士爸爸彻底放下了心里的包袱,高高兴兴地回老家了,还主动说等过三个月再来武汉复查。
时间过得挺快,转眼就到了七月,距离上次检查已经三个月了。7 月 24 日上午,罗女士爸爸在门诊做完 CT 后,找影像科教授问诊。没想到这次教授推翻了之前的诊断,他说过了三个月,如果是炎症性质的结节,应该会变小或消失,但这两个结节一点变化都没有,说明不是炎症结节,而是早期肺癌,建议转诊胸外科做手术,不过时间不用急,可以等天气凉快些再做。
7 月 28 日上午,罗女士第二次找胸外科教授问诊,教授对磨玻璃结节的看法和之前一样,对于实性结节的影像,他看了又看,还用了两个三维重建软件来对比分析,前后看了大概五分钟,得出结论:风险很大,建议做手术,不建议再等,还直接开了入院通知,最后给了个电话号码,让罗女士联系办理入院手续。
罗女士的爸爸一时接受不了这个检查结果,罗女士怕手术的决策太激进,就在等待入院的这几天,在好大夫上问诊了某网红医生罗政。医生对磨玻璃结节的看法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对于实性结节,却说这是慢性炎症导致的,正因为是慢性炎症,所以一时间很难消失,还建议说不像肺癌,继续观察半年后复查。
这下罗女士更纠结了,罗女士爸爸的心态也崩了,吃不好睡不好。亲朋好友知道后,都劝爸爸把手术做了,做了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也不用天天焦虑着。经过几天慎重考虑,罗女士爸爸和家人达成一致,决定听线下医生的意见,不再观察,直接做手术。
8 月 5 日,罗女士的爸爸办理了入院手续。经过一两天的术前检查,手术安排在了 8 月 7 日。术前医生和家属谈话,说正常手术时间是四个小时,如果情况不好,会扩大切除范围。同时还告知,术中快速病理结果不会跟家属沟通,家属可以根据手术时间推测结节性质。
8 月 7 日早上 10 点 多,罗女士的爸爸被推进了手术室。罗女士原本以为爸爸术后会像有些病友一样入住 ICU 观察一天,可三个半小时后,罗女士爸爸就被直接推回了普通病房。当时,罗女士跟妈妈说:“手术只做了三个半小时,估计结节是良性的!” 一家人都松了口气。
术后,罗女士的爸爸虽然在咳嗽、吹气球、运动这些上面表现不算太好,但身体也在一天天慢慢恢复。可突然有一天,罗女士看到收费项目里有 “免疫组化”“alk 蛋白水平表达检测” 两项,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估计爸爸的病情不像之前想的那么简单。
8 月 14 日,也就是罗女士爸爸出院的前一天,罗女士晚上下班去看爸爸。罗女士的爸爸说纱布缠得有问题,让罗女士找医生问问。罗女士去了医生办公室,问完纱布的事,实在忍不住问医生大病理结果出来了没有。医生说结果出来了,但手机小程序上查不到,让罗女士用手机拍了电脑上的大病理结果照片,照片上,大病理报告赫然写着是浸润性肺腺癌。
当晚,回去后,罗女士把结果告诉了姐姐,俩人商量着,爸爸心态不好,先瞒着他,等他身体和嗓子恢复得差不多了,再慢慢说。睡前,罗女士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AI的结论是分期为 1A1 期,但需要做基因检测。
8 月 15 日,罗女士的爸爸终于出院了,手术总费用花了将近7万,医保范围内的费用只有2.3 万,医保范围内报销 70%,也就是最终只能报销 1.7 万,需要自费5.3万。第二天,在医生的建议下,又做了基因检测,自费7000多元。
最后,罗女士爸爸的病理是(左上肺) 肺浸润性腺癌 ,(中分化,主呈腺泡样生长,其中约 40% 呈黏液腺癌样构象),肿瘤最大径约0.8cm,基因检测有突变,因为肿瘤比较小,比较早期,医生说不需要后续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