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梓新
第一人称的非虚构写作,如何从第一人称的文学作品(小说、自传体小说、Memoir)中得到滋养?
上个月,我们更新了非虚构短故事的阅读列表。加入了很多和第一人称写作相关的文学作品。
安妮·埃尔诺
Annie Ernaux
写作者对非虚构写作中的事实是如何处理的?安妮·埃尔诺是这样说的:
当我二十岁开始写作时,我认为文学的目的是改变现实的样貌,剥离其物质层面的东西,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写人们所经历过的事情。比如,那时我认为我的家庭环境和我父母作为咖啡杂货店店主的职业,以及我所居住的平民街区的生活,都是“低于文学”的。同样,与我的身体和我作为一个女孩的经历(两年前遭受的一次性暴力)有关的一切,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得到升华,它们是不能进入文学的。然而,用我的第一部作品作为尝试,我失败了,它被出版商拒绝。有时我会想:幸好是这样。因为十年后,我对文学的看法已经不一样了。这是因为在此期间,我撞击到了现实。地下堕胎的现实,我负责家务、照顾两个孩子和从事一份教师工作的婚姻生活的现实,学识使我与之疏远的父亲的突然死亡的现实。我发觉,写作对我来说只能是这样:通过我所经历的,或者我在周遭世界所生活的和观察到的,把现实揭露出来。第一人称,“我”,自然而然地作为一种工具出现,它能够锻造记忆,捕捉和展现我们生活中难以察觉的东西。这个冒着风险说出一切的“我”,除了理解和分享之外,没有其他的顾虑。
我所写的书都是这种愿望的结果--把个体和私密的东西转化为一种可知可感的实体,可以让他人理解。这些书以不同的形式潜入身体、爱的激情、社会的羞耻、疾病、亲人的死亡这些共同经验中。与此同时,它们寻求改变社会和文化上的等级差异,质疑男性目光对世界的统治。通过这种方式,它们有助于实现我自己对文学的期许:带来更多的认知和更多的自由。
安妮·埃尔诺一直在探索虚构与非虚构的边界,她大多数的作品是非虚构,但是与当下的非虚构定义所不同,这是一种接近于"自传性叙述"的文本,但埃尔诺认为"自传性叙述"这个名字也不够令人满意,她写的甚至是"社会性自传"(auto-socio-biographique)。可以参考阅读她的《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女孩的记忆》。
王鸥行Ocean Vuong
《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
王鸥行是当代非常重要的美裔越南作家、诗人。《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是他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他描写了妈妈和他,一个从越南迁徙到美国的越战后裔家庭(外祖父是美军),如何融入(融入不了)到美国当代生活里,但是又发现了自己的性取向的故事。他的语言非常优美,细腻,有诗意。
我们通过他的文字,讨论第二人称的非虚构创作,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件。在前几期中,学员跳跳尝试了一篇写奶奶的。
蕾切尔·卡斯克
Rachel Cusk
作为出生于加拿大的英国重要作家,卡斯克的生活一直在迁徙(Transit)当中,她也把这个词汇作为她的"知识女性三部曲"的第二部的书名。这三部分别是Outline, Transit, Kudos. 她在2001年出版的《成为母亲》(A Life’s Work,是一部关于母亲身份的回忆录,探讨了成为母亲的经历和挑战。
她的文字有知识分子的矜贵,也有一些冷冷的幽默,从中可以感受一下自我写作的个人位置的把握,那种抽离式的美感。
她擅长用极简笔墨勾勒人物的隐秘心理,比如通过一个动作、一句断续的话,揭示角色对自我、他人或处境的困惑与挣扎,文字如“心理手术刀”,精准触达人际关系中的微妙张力。
她也常打破线性叙事逻辑,弱化传统小说的“情节冲突”,转而以人物的思绪、对话或碎片化经历推动文本,语言服务于“向内探索”,而非“向外讲故事”。
对于很多写中国式父母和自己之间的故事和感受的作者,我们会推荐陈冲《猫鱼》中的篇章,和薛舒:《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她们都以非常平易晓畅的文字去描述东亚父母的那些共性和个性。
对于想把个人感受和社会观察相结合的作者,我们仍然会推荐何伟(Peter Hessler)。
如果想写自然写作的朋友,我们推荐《野泳去》。它是自然文学大师罗杰·迪金(Roger Deakin)历时18个月穿游英国河流湖泊的沿途见闻记录,书中也可以看到他和另一位自然写作大师罗伯特·麦克法伦(Robert Macfarlane)的唱酬。后者的行走文学三部曲最近也在中国重版。
欢迎加入明天开始的本月三明治非虚构短故事,和我们一起在非虚构的种种门类和写作风格中,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种!
李梓新
三明治创始人,有20年传媒经验。2024年以优等学位(Distinction)毕业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EA)创意非虚构写作硕士专业(MA Creative Non Fiction)。著有《灾难如何报道》《民主是个技术活儿》等书,Newsletter。现在进行潮汕题材的非虚构中英文写作。
渡水崖
住北京十五年,学过六年新闻,曾在凤凰网做记者、编辑和视频节目策划,在三明治做记者、编辑和出版策划,作品参与出版《我只在意人存在的样子》。对所有角落里的人感兴趣,关心他们的基本生存法和未被述说的个人史。在自我暴露的写作中获得疗愈,变得崭新。主要作品:
邱不苑
非虚构作者、青年研究者、舞者、绘本译者、前媒体人。
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系全奖博士生,关注身体、情感与教育,创办身体·舞动·写作工作坊。曾任《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在多家媒体发表非虚构作品近百篇。翻译出版绘本《爷爷有个魔法指南针》等。新书《剑桥一年:关于爱与拥抱的自我民族志》预计于今年出版面世。用舞蹈和文字与世界打交道。
电子版作品集见链接。
珍妮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注册针灸师,在西蒙菲莎大学学习创意写作。目前用英文创作以东方哲学和中医文化为概念的推想小说。作品见于三明治,emerge 25, SAD Mag 等。期待在短故事看到来自生命各个层面和领域的书写。她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每个人的声音都值得被听见。
主要作品:
那么我们邀请你加入短故事。因为在短故事写作学院不仅仅是写作,还有我们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身份标签共同形成的讨论和反思,也是认识写作导师、来自全球各地的中文写作者的机会,更是一种个人探寻。
9月短故事班,16号-30号,书写只属于你的故事。
“短故事Life Writing学院”
9月报名中!
报名方式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
大师工作坊
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
剧本创作
诗歌
里所诗歌工作坊
每日书
7月共写班(每月开展)
7月自由书写班(每月开展)
English Daily Writing(每季度开展)
点击查看更多
在地写作
写作生活节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