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顿悟!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再次语出惊人:“2000年我母亲去世,2006年父亲去世。但当我父亲去世的那一刻,不管你有多爱这个世界,终得撒手。这就叫‘缘起性空’,万事万物都如此。它曾经没有,将来也会没有。”
在我们的生活中,亲人的离去,就是生命的无常。
就如王德峰教授,2000年,他母亲的离去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打破了他生活的平静。
而2006年,他父亲的去世,更是让他的整个世界失去了色彩。
人从出生走向死亡,婴孩变成老朽,化万物而生,化万物归去,这是自然循环的流程。人们惧怕死亡,是惧怕这走过诸多风景,经历过美好的思维变成永恒的沉寂。
人生只有前行一条路,我们无法回到过去。经历过便过了,再也无法复述那些美好。人之尽头便是死亡,也是所有人都不愿提到的沉重的话题。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是不是真的一了百了,我们并不知道。只能期望,生者在世时,体验过爱情的忠贞,亲人的温暖,朋友的真诚,便是一个完美无憾的人生。
没有谁能陪伴谁一辈子,我们要各自分别,奔向不同的旅程。对生命体而言,生命的长短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刻度,而我们的刻度,不过是比逝者,长了一点点。
不要再悲伤,不要再难过。人生在世,要体验所有美好,历遍所有磨难,苦乐掺杂,才是人生常态。而最重要的是,要有开阔的胸怀,洒脱的心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对自己说,我来过,足矣。
对于人生,王德峰还提到一个观点:“随所住处恒安乐。既没有别墅,又没有建树,儿子拯救了我的抑郁。”
王德峰接着说:“以前,我总是反复质疑生命的意义,总是总结一些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绕口令,还津津自得。
诸如,“宇宙源于尘土而终将归于尘土,所以生命本身不存在意义”;或者,“意义是相对的,是有时间先后的,是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所以讨论意义对于当下的本体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在王德峰看来,儿子的出现,像是给世界施了魔法。什么都看起来一样,实则却不一样了。
王德峰反问:人在什么阶段才会思考“人生的意义”?
王德峰回答:
“当他不能够沉浸在享受人生的过程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开始怀疑,我到底在干嘛,我这样有什么意思,之后的时间是不是也一样无趣。
而当我有了儿子,我可太有兴趣了。他的一颦一笑,把我迷的神魂颠倒。
他的每一点点成长,每一个可笑的反应,都会调动起我十万分的精气神,为他打call。
我可以一直看着他,他五官的每一个位置都那么完美,甚至耳朵的轮廓,额头上的绒毛,都世间难得。他睡着后,我喜欢把鼻子凑在他的鼻子下——儿子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是香的。
我可以一直闻他,吻他,回忆他今天的哪个小表情里藏着什么情绪,复盘自己的回应是否给予他最适时的关爱与鼓励。”
不得不说,王德峰教授是有大智慧的人。这位复旦的网红教授,人称“哲学王子”,可是学生们心中的大红人。他的哲学课总是金句频出,让学生们在人世间领悟哲学。很多年轻人都在王教授的课堂上找到了治愈心灵的力量。
尤其是王德峰写的这本《寻觅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换一个别样的思考维度,指出生活中那些被轻易忽略掉的现实,从而引起内心的反思。
《寻觅意义》中,王德峰通过对读书、教育、生活等话题的探讨,讲述一些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由此深入浅出地谈哲学问题,讲虚无、讲得失 、讲人性,教导人们踏踏实实地,在现实生活中寻觅意义。
王德峰教授在《寻觅意义》中写道:“身处现代社会,我们时常感到不安,而所有的不安,都源于两个字——‘意义’。我们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工作的意义、学习的意义……如果能够解决这些疑问,那么一切困难就迎刃而解。”
有读者评价道:“王德峰教授的语言真的很能引人思考,我想这种老师才配得上称为大学教师,是实实在在帮助学生去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以及良好的三观,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好书不贵,不过一顿饭钱!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能够平静你的心灵,让你找到内心的安宁和归属感的书籍,那这本书绝对值得一阅。
【海峡好书】K 寻觅意义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中国哲学境界书籍
¥49.8元起
精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