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广东电视荧幕上,有三张脸几乎家喻户晓,街坊一见如老友:郑达、陈扬、彭彭。
他们一个比一个会讲,一句顶一万句,把“讲古佬”式的风格带入电视时代。不光讲得有滋有味,还敢怼、敢戳、敢骂,替老百姓发声。
可惜,时代变了,人也变了。曾经“唔怕得罪人”的三位名嘴,如今一个退而不休口碑尽毁,一个折腾多年褒贬不一,一个远走他乡引发争议。
曾是话语权的代表,如今却沦为众人热议的对象。他们,到底怎么了?
郑达:从“达哥”到“痛啊”,一声叹息
郑达,年轻时并非科班出身主持人。他最早学的是医,白大褂穿过,后来又跳去话剧圈,演技练得溜,嘴皮子更是练出了风格。
他进广东电台那年才26岁,八十年代的广东电视圈,远没有现在这么卷。他靠“讲古”起家,说得津津有味,还能把历史故事讲得像邻里八卦一般生动。
那时候的郑达,是个能让人停下手中活,专心听他说完话的人。
真正让郑达一飞冲天的,是《今日关注》。这档民生新闻栏目2005年一上线就打出“贴地气”的牌,节目关注小事,实则透视大局。
郑达那张老广熟悉的脸,加上一口铿锵粤语,成了这节目最招牌的一部分。
他爱说“我讲,我评,我来揭”,话锋直指违建、官僚、黑心企业,一句“老百姓冇得揾,我帮你讲!”让不少观众拍手叫好。
中老年观众尤其吃他这一套,街坊茶楼里常常一边啜茶一边喊:“达哥讲得啱!”
可风向总有转。2008年一场小风波埋下伏笔。面对一则农民工吐槽车票贵的采访,郑达回了句让人不太舒服的话,语气里夹了些许不屑。
这句话一播出,不少人顿时炸了锅,“你忘本了吧?”、“讲大话都唔打草稿!”……
虽然节目组解释了,但伤口已经划下,老观众的心里打了个结。
后来,郑达退休,又被返聘回来客串一两期节目。可他再不是那个仗义执言的“民间包青天”了。
他开始为各种产品代言广告,一句“痛啊!腰间盘唔得啦!”在电视里循环播放,观众从开始的调侃变成了反感。
郑达还开起了直播,试水带货。有人说他现实了,也有人说他变了。他曾靠仗义走红,如今却因“太接地气”被拉下神坛。
晚节不保这话,放在他身上,也许有点重,但却不算冤。
陈扬:说话直白火出圈,说得太多也被请下台
陈扬的出身,更“草根”一点。他没读过大学,年轻时是个中学老师,教过几年的书。有一回上课时被学生调侃“讲得比课文还有趣”,他心想,那不如干脆去讲新闻。
结果一脚踏入了电视圈,成了《新闻日日睇》的主持人。
这档节目跟《今日关注》不同,它更市民化,更接地气,甚至有点“斗嘴式”讨论风格。讲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广州人今天吃饭碰到的事。
陈扬会拿日常小事说得头头是道,一会儿批公交系统混乱,一会儿讲小区停车位之争。语气犀利得像刀,但说的又大多在理。观众喜欢他,说他“讲得入心”。
但这样的人,也容易出事。
陈扬话太多,触线太快。有时候谈论城市管理,有时候讲学校乱收费,有时候指名道姓地提到某个街道办。电视台有自己的红线,而他常常踩线。
有一次节目上他还开玩笑说“现在讲真话都要胆子”,结果第二天节目被叫停。
2009年后,陈扬逐渐淡出了镜头。有人说他是被“请辞”,有人说是自己累了不想做。但观众确实怀念他,广州街头甚至贴过“撑你陈Sir”的海报。
后来陈扬转去短视频平台继续“讲道理”。但形式变了,观众也变了。他开了直播频道,还设置付费提问。有老观众一看“唔好意思,畀钱先听到真话?”顿时心凉半截。
陈扬从为民请命的陈Sir,变成了“赚话费”的博主,口碑也跟着摇摆起来。有人说他现实了,也有人说他是被体制逼着转型的。
但无论如何,那种穿T恤讲民生、坐街头唠苦水的“广州街坊英雄”,已经不在了。
彭彭:从主持台走向餐馆,从话筒走到日本
彭维纳,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彭彭”,跟前两位比起来风格大不相同。他不是批评型,也不是讲理型。他是个说话像讲笑话一样的“评语王”。
他出生在广州老西关,家里是演艺世家,母亲唱粤剧,外婆是广播台主持人。
可以说他从小在麦克风旁边长大。再加上自己在北京学过音乐,干过DJ、开过演出场、策划过酒店,活得挺洒脱。
最初彭维纳在电台做深夜节目《不夜情》,后来机缘巧合进入《今日最新闻》成了主持人。
这节目从开播第一天就主打“唔讲虚话”,彭彭用俚语、地道粤语,把民生新闻讲成“老友聊天”。一句“讲错电台”,一句“打官腔等于讲废话”,成了电视台最有火气的声音。
观众说彭维纳像兄弟,有人甚至说“听彭彭讲新闻,比听老豆训话舒服”。
但这份“舒服”,也是有代价的。彭维纳主持风格太自由,曾多次被投诉。领导挠头,他继续开麦。别人怕踩雷,他却偏要怼。他说“唔系为你写新闻系为自己讲得出”。
就这样讲了11年。直到2020年,他宣布离开《今日最新闻》,说想回归家庭。其实早在另一位搭档离职时,他就动了这个念头,后来咬牙撑了三年。
辞职后,彭维纳去了日本大阪,开了几家粤菜餐厅,搞点点心铺子,也做中日投资顾问。
按理说,这是“另一种人生”的开始。但网友却不这么看。
他开了油管频道继续用粤语发声,说日本生活,说两地文化,说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彭维纳表达倾向越来越偏,让一些观众听了直皱眉。
加上这几年中日关系紧张,观众对他“定居日本”“开频道讲东讲西”的行为感到不满,连以前追他十几年的粉都表示“失望”。
彭彭从一口一个“自己人”的名嘴,变成了“人在异乡”的餐饮老板。他不再是那个敢在电视上开怼、讲金句的广东男仔了。
彭彭有了第三个孩子,开了店,生活安稳。可在观众心中,他的光环也黯淡了不少。
写在最后:
有人曾说,广东最喜欢的主持人,要么能讲笑话,要么能讲人话。郑达、陈扬、彭彭,恰好三人各占一类。
他们曾风光一时,把广东人家里的家长里短、街头巷尾的苦水,搬上电视说得明明白白。观众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讲得真,讲得敢,讲得像亲戚一样有共鸣。
但风头过后,面对时代变迁、观众审美变化、舆论环境的紧缩,他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有人挣扎留下却“失了分寸”,有人转型太急令人“看不清”,也有人远走他乡说着“他国的话”。
曾经的三大名嘴,如今过得好不好,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但可以肯定一点,那个敢讲、能讲、讲得观众点头如捣蒜的广东电视时代,已经过去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