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为主持界的“铁面美人”,也是无法停下脚步的“工作狂”,她是发掘了知名主持人撒贝宁的伯乐。
工作三十余年,她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制片人,央视因为她而多了一档名为《今日说法》的王牌节目。
她叫肖晓琳,一生中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在了工作之上的她,55岁退休后,却并没有过上安逸的退休生活。
她在他乡病逝时,只留下短短25字遗言,却足够发人深省。
逐梦人
1962年,肖晓琳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由于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在家庭的氛围熏陶中,肖晓琳坚信读书明理,当老师一直都是她的未来规划方向。
按照最初的梦想,肖晓琳应该会保持着优异的成绩,最终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才对。
然而,初中的一场辩论赛,改变了肖晓琳的人生轨迹。
这是与众不同的体验,辩论和演讲似乎才是她真正热爱的东西,她也也逐渐发现,相比于成为一名教师,自己更想成为一名播音员。
“播音员又不是铁饭碗!”
在与父母对话的时候,肖晓琳的母亲觉得孩子太过异想天开。
然而,彼时的肖晓琳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
无论父母是支持自己的梦想,她都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
说好普通话,才能拿到成为播音员的入场券,肖晓琳每天都要刻意练习自己的普通话发音。
旁人并不理解肖晓琳的做法,但这根本动摇不了一丝肖晓琳逐梦的决心。
1997年高考,15岁的肖晓琳取得了极为优异的成绩。
而这样的成绩,竟然险些成为肖晓琳逐梦之路的绊脚石。
原来,老师们一致认为,肖晓琳如此优异的成绩,只是报考北京广播大学(现中国传媒大学),实在是浪费人才。
因此,她们轮番上阵,想要劝着肖晓琳改写志愿。
然而,任凭其他大学再好,肖晓琳依然不为所动。
肖晓琳坚持己见,不去听那来自父母与老师的一声声“可惜”。
大学期间的肖晓琳,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正值青春年华,肖晓琳却压缩了自己全部的课余时间,别说恋爱,便是偶尔的游玩肖晓琳都不曾有过。
当理论知识已经不足以支撑肖晓琳的逐梦之路后,她选择了参加实习,从实践中汲取更多成为优秀播音员的经验。
毕业前夕,肖晓琳面临着一个难题。
那便是,是要留在北京工作,还是回到老家长沙。
最终,在父母的要求下,肖晓琳在毕业后回到了老家,进入了长沙广播站工作。
然而,在那个年代,比起事业,女性还有更令人关注的事情。
是的,那便是恋爱、结婚。
进击的人生
尽管肖晓琳是一个十分有自己想法的姑娘,但她并不排斥恋爱、结婚这件事情。
只不过,在择偶方面,肖晓琳再次与父母发生了分歧。
肖晓琳的恋人家境并不好,就连工作也较肖晓琳逊色许多。
父母不相信对方能够为肖晓琳的未来增添助力,更不相信这个平平无奇的小伙子,能够给肖晓琳带来幸福、安稳的生活。
“我要嫁给他。”
尽管父母反对这段恋爱,肖晓琳还是坚持着要嫁给对方。
最终,肖晓琳父母只得无奈妥协,只是隐隐为女儿的未来生活感到担忧。
但事实上,肖晓琳自己是十分满意这段婚姻的。
她的丈夫人品极好,并且婚后对于肖晓琳更是照顾的尽心尽力。
有了丈夫的支持,肖晓琳在1985年年初,毅然放弃了长沙广播站的工作,改为进入长沙市电视台工作。
做为电台的第一批播报员,肖晓琳力求能够做到尽善尽美。
可进入电台后不久,肖晓琳便发现自己怀孕了,要回家养胎专注家庭吗?事业心强的她当然不会。
生下儿子后,肖晓琳只是经过短暂的修养,便再次投身于工作当中。
而她能够如此迅速的回归职场,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丈夫的理解与支持。
谁说孩子一定要是母亲照顾呢?为了支持肖晓琳的工作,丈夫选择了成为一名“家庭主夫”,为肖晓琳照顾大后方。
丈夫的做法让肖晓琳无比感动,她有了更多在工作上争取、上升的空间。
做为一个自幼便性格倔强、要强的姑娘,肖晓琳一步步成为了职场女强人。
“我想进修,我想到更大的平台。”
1987年,肖晓琳说自己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她不想一辈子只在地方电视台工作。
她想提升自己,想要进入中央电视台这一业界魁首。
“我支持你,家里面你放心。”
丈夫的支持令肖晓琳心头一暖,有着这样的后盾,就是她最大的底气。
1988年,肖晓琳终于实现了自己进入央视工作的梦想。
她不仅成为了《观察与思考》栏目的主持人,同时也成为了一名制片人。
凭借工作期间的优秀表现,肖晓琳甚至还曾主持过《新闻联播》。
寒来暑往,转瞬便来到了1995年,33岁的肖晓琳对于自己职业有了新的规划,她不想成为了个没有灵魂的“喇叭”,她要更上一层楼。
为此,肖晓琳决定前往美国进修2年,2年的深造令肖晓琳对于新闻人有了更深的体会。
回国后,肖晓琳一边担任其他节目的主持人,一边忙着创办一档普法栏目——《今日说法》。
在此期间,肖晓琳同时还兼任着一些知名栏目的主持工作。
巨大的压力与高强度的工作,令肖晓琳忙成了一个停不下的陀螺,她不得不寻觅接班人,《今日说法》需要新鲜血液。
层层筛选之下,撒贝宁映入她的眼帘,慧眼识珠的她知道,这是一个好苗子。
《今日说法》这档普法栏目的收视率有多高,自是不必过多赘述,这是肖晓琳与撒贝宁共同努力的结果。
眼看自己创办的栏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肖晓琳再次开启了她的进击之路。
人生无常,最后的遗言
肖晓琳似乎注定是无法闲下来的,在《今日说法》后不久,肖晓琳再次创办了CCTV-10的标志性栏目《讲述》。
无论是做为主持人还是制片人,肖晓琳都已经攀登到了行业顶尖高度。无论台前还是幕后,她事必躬亲,力求将每一个栏目都做到尽善尽美。
“铁面美人”这个称号,一直伴随着肖晓琳。
她的脸上永远挂着微笑,但在谈论到严肃问题之时,她的表情便会十分严峻。
有她在,同事们总是会格外的安心。
肖晓琳偶尔也会因为疏于家庭而感到自责,好在,无论是丈夫还是儿子,他们都十分理解她。
永远不停下逐梦的脚步,这便是肖晓琳最为吸引人的特点之一。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即便“工作狂”如肖晓琳,身体也终究是遭不住了。
逐渐退居幕后的肖晓琳开始体会到了家带来的更多的幸福感。
“你已经拼命工作30多年了,也该歇一歇了。”
在肖晓琳又一次感到身体不适后,丈夫开始劝肖晓琳考虑退休享受生活。
肖晓琳犹豫再三,最终于2017年正式退休。
这一年,肖晓琳55岁,她终于可以多些时间陪伴丈夫,抽些时间前往美国看望儿子、儿媳。
然而,上天就是这么残忍,肖晓琳不够幸运。
“怎么会是直肠癌晚期呢?”
医生的话语让夫妻俩一时之间难以接受,明明只是身体感到些许不适,怎么会是如此严重的恶性疾病呢?
“很遗憾,这个病早期几乎没有什么症状,如今已经进入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了。”
医生的话宣告着肖晓琳已经进入了生命倒计时,但丈夫却不愿接受这残酷的事实。
“一定有人会治好你的!”
丈夫固执的带着肖晓琳走遍了全国各地的知名医院,得到的结果却都是已经无药可医。
“国内不行,咱们就去国外,一定有办法的!”
尽管肖晓琳已经萌生了放弃治疗的想法,丈夫还是坚持带她前往美国接受治疗。
可美国方面给出的与国内医院给出的答案是相同的,面对肖晓琳的病情,任何医生都已回天乏术。
生命最后的时光,肖晓琳是在儿子家度过的。
忙碌了一生的她,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才终于能够放下工作,好好的陪伴家人一段时日。
2017奶奶6月28日,肖晓琳于儿子家离世,年仅55岁。
临终前,肖晓琳对亲人留下了最后一句话,这何尝又不是对所有人的警钟呢?
结语
肖晓琳是优秀的主持人与制片人,她的逐梦精神值得每一位职场人学习。
然而,正如肖晓琳临终遗言所说,在奋斗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健康的身体,才是逐梦与享受生活的基础,没有了健康,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年7月13日 关于肖晓琳的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