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山东参观学习了好多地方,感触很多,
最大一点,就是对于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了新的理解
山东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实体制造强省, 拥有全国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覆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全部门类,全球唯一,并且在化肥、轮胎、水泥等9类工业品产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一。
206个工业中类,山东有196个,656个工业小类,山东有556个。
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山东更是以235家单项冠军位居全国第一。
从增速来看呢,2024年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也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
在研发方面,山东一样没落下,2024年山东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9.4%,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在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这块,更是达到88.5%,位居全国第一,这个也容易理解,山东都是大块头企业。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山东作为全国GDP前三的强省,在工业体量极大的同时,增速还非常高,且都是实力极强的大块头,在研发上也非常舍得,不断冲击行业高精尖。
但问题是什么?
按理说,山东作为实体制造大省,多个项目的单项第一,研发大省,应该是类似美国加州德州这样的科技强省,高精尖代表,被大家作为榜样的。
但实际上,这两年网上一提到山东,就是鱼头酒和考公,这个印象是如此刻板,以至于评论区甚至形成了一个梗,只要你给出一段一本正经的回复,大家就会吐槽,这一定是山东选手。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山东的GDP并不低,实体制造更是强悍,但许多人下意识就认为,山东是保守的,落伍的,应该像开放地方学习。
这个背后,其实就是一种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江浙地区经济发达,所以大家下意识就认为,这个形态是正确答案,但很少有人思考水面下的底层逻辑。
江浙地区脑子灵路子野,什么时候都快人一步,这其实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广泛吐槽的跳槽问题。
只要员工学会一点,往往就会跳槽自己单干,大家都偏爱自己当老板为自己创业,所以从上游到下游,会有大量小微企业。为自己打工,能动性确实高了,但大块头较少,也意味着面对高门槛行业时,会一筹莫展。
所以在电商,互联网这块,江浙地区独领风骚,本质就是这几个新兴产业,很对江浙胃口,小步前进,快速迭代,我们就喜欢打这样的仗。
但如果是钢铁纺织这样的大制造业,起步就是一百亿投资,超大厂房几千员工的呢?你会发现就不太一样了。
而山东呢,大家经常吐槽鱼头酒规矩多,但很少思考现象背后的问题,山东是一个集体主义浓烈的地区,大量制造业,且基本是大块头实体制造业,天然就会倾向规则。
因为实体制造业,如果没有极高的组织度纪律性,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是真的会出人命的。比如我印象特别深刻,参观魏桥集团的纺织车间时,那个纺织流水线,真的让我感觉靠近都不敢靠近。
超级庞大的厂房,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间,无数巨大的纺织机在莎莎莎的工作,无数棉线有条不紊的来回穿梭,这里卷完一桶棉线,机器就自动抓取,然后顺着传送带送去下一间,一环套着一环,一个接一个,一个地方卡住,可能就意味着整个流水线的停工。
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这要是换我来操作,那任意一个环节,我估计恨不得确认八百遍,核对无误再进行。
一个不拘小节的人,放到如此大规模产业中,他可能立刻就学会了敬畏规则,理解制度。因为大工业就得严格遵守秩序。
所以现实就是,经济基础就是会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层面的表现,往往是底层经济基础的映射。
小微企业多的地方,就会偏向灵活开放,大工业实体制造业聚集的地方,自然也更尊重规则秩序。
德州红脖子和纽约民主党的分歧,并不是因为他们这么想,而是两边截然不同的地理差异导致的。
不是说你看纽约经济好思路活,我也跟着改就能解决问题的,不是这样的,纽约是港口城市,你能学吗?一方水土一方人。你是制造业,那你天然就是倾向规则和秩序的,你应该说这没有错,而不是盲目照搬。
这就叫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