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掀桌子,宣布俄乌和谈暂停;北约32国一边喊话“防御”,一边把战斗机开到了波兰边境;乌克兰再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
整个欧洲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北约32国宣布启动“东方哨兵”行动,直接指向了俄罗斯。
北约搞的这个 “东部哨兵” 行动,说是为了提升成员国作战能力,加强空地防御一体化,实际上就是对波兰那事儿的回应,想给欧洲国家吃颗定心丸,证明北约还是能保护大家的。
波兰一口咬定这是 “袭击”,其他北约成员也不好坐视不管,只能跟着强硬起来。
但俄罗斯对这些根本懒得搭理,在俄罗斯看来,现在的欧洲已经被恐惧冲昏了头脑,双方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沟通也没什么用。
佩斯科夫用两个冰冷的字定义当前俄乌和谈状态:"暂停"。面对记者关于俄美领导人在阿拉斯加会晤后俄乌谈判是否陷入僵局的提问,他表示尽管建立了沟通渠道,但俄罗斯与乌克兰谈判团队之间的互动已经暂停。
这种"暂停"不是突然发生的。自2022年伊斯坦布尔谈判无果而终后,俄乌双方实际上一直在"以战促和"。但此次克里姆林宫公开宣布谈判暂停,意味着甚至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了。
佩斯科夫还特意强调,围绕乌克兰危机的谈判不可能立刻见效,任何人都不应该过分乐观。这句话看似说给国际社会听,实际上是对乌克兰及其西方支持者的明确警告:俄罗斯已经失去耐心。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立即警告西方不要轻信俄罗斯,强调其战争机器仍在全速运转,除非根本战略目标改变,否则难以停止。
他直言:“普京的目标是占领整个乌克兰。无论他告诉任何人什么,很明显,他已将战争机器开动到这种程度,他根本无法停止。”
从2024年底到2025年上半年,俄乌之间曾断续举行过数轮非公开磋商,土耳其、白俄罗斯甚至一度成为中间斡旋地。
普京质疑乌克兰是否有达成协议的“政治意愿”,并批评乌克兰就未来谈判地点提出的提议过分。
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德拉贡9月10日抵达韩国,准备出席“2025年首尔安全防务对话”。在会议前夕,他接受了韩联社专访。
德拉贡声称,中国、俄罗斯和朝鲜三国参加中国的九三阅兵,显示这三国家正在加强各方面合作。
北约这次不仅话说得重,动作也够快,前几天俄罗斯无人机“侵入”波兰领空,当天波兰和荷兰空军直接起飞战机拦截,并击落了数架无人机,这是自战争爆发以来,北约第一次在实际战斗中对俄目标动手。
波兰总理的态度也很硬,说这就是“主权的赤裸裸侵犯”,要求北约紧急磋商,而乌克兰方面更直接,指责俄罗斯故意挑衅,想试探北约底线。
就在外交渠道被正式冻结之际,欧洲东部的天空却陡然紧张起来。导火索源于波兰方面的一项惊人指控:9月10日,俄罗斯的无人机侵入了其领空。波兰宣称,他们已经果断击落了所有入侵的飞行器。
这起事件的爆炸性在于,它被视为北约国家首次对俄罗斯的资产直接开火,无论规模大小,其象征意义都非同小可。
俄罗斯方面对此坚决否认,声称自家的无人机根本不具备飞抵波兰的航程。真相变得扑朔迷离,但波兰的反应是迅速而激烈的:要求北约立即启动集体防御机制。
北约的回应就是“东部哨兵”军事行动。法国承诺派出3架先进的“阵风”战斗机,德国将提供4架“台风”战斗机,丹麦的F-16战机也紧急出动,共同飞往波兰。
一时间,北约的精锐空中力量在东翼集结,形成了“陈兵东境”的强大态势。
此举无疑是对波兰诉求的直接回应,意在展示北约“共同防卫”的决心,安抚东翼盟友,同时向俄罗斯划下清晰的红线。
这种旨在威慑的防御性行动,本身就陷入了“安全困境”的悖论。在高度紧张的地区大规模集结军力,即便名为“防御”,在对方眼中也极可能被解读为挑衅。
它客观上加剧了军事对峙的烈度,为任何潜在的误判和意外摩擦都创造了温床。
尽管有北约官员私下表示,该事件未被定性为“袭击”,但欧洲大陆对俄罗斯的猜疑与紧张情绪,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
北约的“东部哨兵”,在履行其防御承诺的同时,也让自己被动地卷入了一场随时可能失控的升级螺旋。
在这场愈发失衡的博弈中,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外部调解力量——美国,其角色也正变得尴尬和微妙。
特朗普政府一度是推动俄乌和谈的重要力量,此前在阿拉斯加举行的美俄元首会谈,曾让外界看到了一丝和平的曙光。
如今,和谈的暂停,无异于宣告了特朗普近期外交努力的基本失败。对此,特朗普再次用上了他那句标志性的口头禅,表示自己对普京的耐心正在“快速耗尽”。
这句话在过去已经被他多次使用,其威慑力早已大打折扣,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无力的抱怨。
特朗普自己也曾将他的耐心和底线描述为相当“灵活”,这种模糊的表态,让对手很难捉摸其真实意图,但也削弱了其言辞的分量。
他承认调解工作极其困难,指出俄乌双方总是在和谈意愿上出现错位,当一方想谈时,另一方却不想。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他的实际行动。他一边威胁可能对俄罗斯的银行和能源产业采取“非常强硬的行动”,一边却迟迟没有动手。
反倒是近期,美国将制裁的大棒挥向了印,理由是其购买俄罗斯石油,这被解读为意在削减俄罗斯的战争收入。
这种“指东打西”的做法,不仅对俄罗斯的实质影响有限,更暴露了其政策的混乱与机会主义色彩。
尤其是在引爆北约“东部哨兵”行动的无人机事件上,特朗普的表态显得异常谨慎。他最初的反应是含糊其辞的“又来了”,随后又表示事件起因“可能是一个误会”,希望尽快结束。
这种极力避免被拖入直接对抗的矛盾心态,让普京看清了他不愿事态升级的底线,也让乌克兰和欧洲盟友对其领导力产生了更深的怀疑。美国的调停角色,正从“斡旋者”一步步滑向“旁观者”。
至于无人机入侵波兰领空事件,以及北约那边开展的“东部哨兵行动”,特朗普的口风就谨慎起来,称事情起因“可能是一个误会”,同时称自己对所有环节都不满意,希望事情尽快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