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国家财政的民生导向更加鲜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国家财政账本里,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始终是民生。‘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20.5万亿元”,充分体现了财政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动担当。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坚实支撑。面向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国家财政主动作为、靠前发力,以“规模持续扩大、结构精准优化、公平坚实保障、质效同步提升、战略深度对接”的系统性举措,推动教育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不仅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更在公平与质量的双重维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投入规模持续扩大,以“真金白银”彰显战略定力
财政主动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地位,以稳定增长的投入为教育体系“强基固本”。“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20.5万亿元,占全部民生支出总额的近五分之一,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7.7%;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预计突破25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38%左右,占GDP比重连续10余年稳定在4%以上,充分彰显了国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定决心。投入规模的扩大直接转化为教育普及水平的跃升,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全面超越中高收入国家水平,2024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21年。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财政主动扛起教育投入主体责任的生动体现,为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稳健运行提供了“源头活水”。
二、支出结构精准优化,以“靶向发力”破解发展难题
财政主动聚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结构性调整实现资源高效配置,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在义务教育领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1万亿元转移支付,带动地方持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有力支撑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在区域协调上,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80%以上投向中西部地区,推动中西部学校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在师资建设上,通过“优师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专项投入,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86%,较“十三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这种“保基本、补短板、强弱项”的主动布局,有效破解了择校热、区域差距、师资短板等长期难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有效性显著增强。
三、资助政策动态完善,以“民生温度”守护公平底线
财政主动回应“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民生关切,通过政策迭代升级构建起“全学段、广覆盖、高精准”的学生资助体系。“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1300亿元,以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惠及学生1.5亿人次;连续4年实施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并在2024年推出“近年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调整,国家奖、助学金标准提高、名额扩容,助学贷款额度提升、利率降低,惠及3400万人次。这种“动态调整、应助尽助”的主动作为,不仅从经济上缓解了家庭困难学生的求学压力,更从情感上传递了“国家托底”的温暖,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四、投入质效同步提升,以“软硬兼施”驱动内涵发展
财政主动转变投入逻辑,从“硬件达标”向“内涵提升”跨越,推动教育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硬件方面,统筹资金支持校舍新建改扩建、教学设备更新,实现全国校园网络接入率100%,办学条件标准化全面达标;软件方面,聚焦“人才自主培养”,支持建设14个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推进“双一流”建设,每年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专业高校毕业生数量超500万人,稳居世界第一;职业教育领域创新“专业大类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推动专业布局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现代制造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学校。这种硬件筑基、软件提质的双轮驱动,是财政主动引导教育资源向质量提升倾斜的关键举措,标志着我国教育正式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五、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产教融合”服务发展大局
财政主动将教育投入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强化教育对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在高等教育领域,重点支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提升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引擎”;在职业教育领域,通过差异化拨款引导院校对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中国制造2025”落地;在基础教育领域,通过中西部转移支付和教师培训,夯实区域创新人才储备根基。这种“战略导向型”投入,有效推动了教育、人才和产业的良性循环,使教育成为服务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支撑”,彰显了财政“跳出教育看教育”的主动担当。
财政始终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国家需要”为导向,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主动作为、久久为功。正如蓝佛安部长所言,“我国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随着经济长期向好趋势的巩固,财政将继续主动作为,在“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上持续发力,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梦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更强劲的人才动力。
来源:中国财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