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m Cherry新作《空洞骑士:丝之歌》推出后,博士曾看到一份来自Alinea Analytics的统计数据,报告指出:游戏上市一周在Steam平台上的销量已经突破300万,全平台的玩家则超过了五百万,里面有上百万人是通过Xbox Game Pass订阅服务游玩的。与其他在2025年于Steam平台上推出的独立游戏相比,上述的数据可谓独步全球,300万的销量是第二名《Schedule 1》(85.8万)的三倍多!
而Team Cherry团队只有两名创始人、一名程序设计师、一名作曲家和少许的外包成员,产品的营收目前粗略估计有五千万美元,即便扣掉Steam平台抽成与各项杂七杂八的成本,团队成员依旧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博士只想说:他们其实早就靠着上一代《空洞骑士》实现财富自由了!这也是《空洞骑士:丝之歌》能够慢工出细活的关键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空洞骑士:丝之歌》捣鼓了很久,游戏内容很多,而售价却只要19.99美元(国区Steam定价为76元),让许多玩家大呼佛心!这要是放在其他游戏大厂身上完全是不敢想象的一件事,博士发现有一位游戏圈的内容创作者就从一个清奇的角度切入,发挥创意,制作了一部影片,在社群里引发热议,得到了广大玩家们的认可,而题目就是“假如《空洞骑士:丝之歌》是由其他公司制作的”。
博士去研究了一下,昵称为“Gu1maz”的博主选择了三家游戏大厂来进行恶搞,分别是育碧(Ubisoft)、B社(Bethesda)以及艺电公司(Electronic Arts,简称EA),如果《空洞骑士:丝之歌》是由上述三家公司来开发,会呈现怎样的东西呢?整个内容非常诙谐有趣,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屏幕前的大伙可以马上在脑子里过一下,平时玩到的三家公司的游戏都是怎样的,看看“Gu1maz”讽刺的到不到位。
首先是育碧的版本。比起《空洞骑士:丝之歌》那干净的界面,土豆厂的界面那是出了名的“脏乱”,里面塞满了各种UI图标,任务目标、方向提示、按键提示、小地图等等,甚至每走几步,屏幕上就会弹出新手教学小影片,创作者在吐槽什么,大家一目了然,然后会心一笑、有意思的是:博士留意到一开始游戏主界面上左上角有两个异色大黄蜂造型,卖卖皮肤那是基本操作。
其次是B社的版本。虽说B社版本的游戏画面要比上面育碧版本简洁一些,但是诸如抵达新地图时的文字弹出、进入新地图时的载入画面(上面一般会写有小技巧等等)以及物品捡取、经验值获得等提示就非常有《上古卷轴》的味道,后面居然还可以切换第一人称,还有意思的。
最后则是EA版本,这不用过多思考,大家应该都能猜到会怎样恶搞了。游戏开始没走几步画面上就弹出了“战斗通行证”的广告,还时不时跳出预购和外观道具的宣传,告诉玩家只要花钱就能抢先体验其他游戏,获得更多额外福利等等,挺搞笑的!另外,还有夸张的回溯时间、提早解锁能力等等元素,好好的游戏充斥着各种微交易相关内容,让不少玩家表示过于真实!
看完了大厂的所作所为,我们才能更清楚Team Cherry的难得。这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花了多年打磨《空洞骑士:丝之歌》,没有花里胡哨的皮肤、没有强制的通行证、更没有打断体验的广告,玩家操控大黄蜂在纺络王国探索,享受战胜Boss的成就感,而不用被各种提示、付费项目分散注意力。最后博士想说一句:海外那些微交易只是小儿科,如果是某些国产厂商来做,里面应该有各种VIP等级、充值大礼包、自动寻路战斗等等内容吧,难以想象,不堪入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